
從全球風險,看見我們忽略的「社會面」
當我們談論永續議題,總是離不開「氣候變遷」與「自然資源枯竭」這兩個關鍵詞。但根據《2025 全球風險報告》(WEF)指出,儘管氣候變遷仍是長期最大風險來源,短期內更立即衝擊世界的,卻是社會與政治相關的風險—包括戰爭、社會兩極化、制度性不平等、非自願性遷徙、地緣經濟衰退與人權自由的衰退。
而企業扮演的角色不僅是經濟體系的參與者,更是人與社會網絡的實踐場域。從供應鏈勞動力、公平薪酬、社區互動,到對弱勢群體的包容與尊重,每一項決策,可能為社會創造穩定,也可能加深不平等。
於是「社會版的 TCFD」應運而生:TISFD(不平等與社會相關財務揭露)
TISFD:讓「人與社會」面向,也能被誠實看見
TISFD 的核心精神,是幫助企業揭露與社會互動的真實全貌,簡單說,就是企業如何影響人、依賴人,並因此面臨風險或創造機會。TISFD 的設計,正是為了讓這些與「人」有關的非財務資訊,成為企業決策與財務揭露的一部分。
為了達到這個目標,TISFD 推動五大關鍵產出成果,不只是概念上的倡議,而是實際可被具體產出,幫助企業更有架構地掌握不平等與社會議題的揭露實務,包括:
- 全球揭露框架:與 TCFD、TNFD 四大支柱對齊,建立揭露不平等與社會相關影響、依賴、風險與機會的通用架構,預期將納入IFRS永續揭露準則之中
- 建議與指引:聚焦於 IDROs 的識別、評估與報導,提供指標、數據來源、門檻與目標設計等實務參考。
- 教育與能力建構資源:可被廣泛利用的資源
- 概念基礎:說明清楚企業金融活動與人類正負面結果之間的關聯(如人權、福祉、社會資本)。
- 證據體系:紀載關於企業和金融機構的不平等社會相關財務風險及系統性風險的研究。
這些成果將有助於企業在未來不只關注「環境風險」,也能有依據地識別與回應社會面向的自我檢視及盤點,進一步強化整體永續策略與資訊透明度。 此外,TISFD 也強調雙重重大性(Double Materiality)的觀點,主張企業應同時揭露:
- 財務重大性:資訊是否影響投資者決策。
- 影響重大性:企業是否對人或社會造成重大正負面影響。
在具體落實層面,TISFD 也提出以下指標考量提供企業進行自我盤點,透過這些指標檢視企業是否有尊重人權
決定指標的考量因素 | 決定指標的其他考量因素 |
1.對企業的攸關性 2.相關影響、依賴性、風險或機會的重大性 3.對企業和金融機構在管理層面 IDROs (影響、 依賴、風險或機會)的相關性 4.對系統層面風險和機會管理的相關性 | 1.與對人的影響驅動因素和結果相關 2.能預測相關結果 3.領先或落後指標 4.指標對企業行為的影響 5.量化及質化指標 6.地區及文化特定的指標 7.企業在不同地區及規模 |
從氣候到社會:人人都是永續的一部分
TISFD 不該只是企業報告中的一個章節,而是一面鏡子,讓我們重新看見企業與社會的關係本質:
- 如何對待人,展現的是企業價值觀
- 如何忽略人,也會反映在經營風險與組織韌性上
這些問題,不僅攸關管理階層、法遵或永續部門,事實上,它們關係到我們每一個人作為勞動者、消費者、社區成員、甚至是下一代的生活品質與公平機會。比如該如何打造公平、有尊嚴的工作環境?是否善用、尊重在地勞動力?抑或是勞權保障是否已成為企業的基本責任了呢?
TISFD 的出現,正是為了幫助企業因應人力市場快速變動、社會意識高漲的當下情勢。而面對「不平等」與「忽視社會影響」所帶來的代價,只會越來越高。永續,不只是環境治理,更要正視那些看似「軟議題」,卻深具根本影響力的社會責任。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