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永續發展債券旨在向投資人籌資,以解決環境問題或社會問題,而其中又以綠色債券的發行額居冠,其也是永續債券最早形成的類別。第一批綠色債券由歐洲投資銀行於 2007 年發行,至今已接近 20 個年頭,而後世界銀行,各國政府與各企業,皆紛紛響應發行。據Environment Finance的數據指出,2024年的綠色債券流通在外的發行額約為 2兆9,813.739 億美元。
本篇作為「永續發展債券二部曲其一」,將為讀者介紹永續發展債券在國際上的整體發行概況與背後成因。
重點摘要:
- 永續發展債券市場整體而言呈現上漲趨勢。
- 整體債市以歐盟及其會員國的參與度較為熱絡。
- 2021 年後疫情時代,催生社會責任債券發行額遽增,並呈逐年平穩趨勢。
永續發展債券介紹
永續發展債券為廣泛代稱,依照發行目的與性質,可項下細分為四種類型,分別是「綠色債券」、「社會責任債券」、「可持續發展債券」與「可持續發展連結債券」。
圖 1 不同類別的永續債券架構
資料來源:取自櫃買中心
綠色債券 (Green Bond):
發行債券並將所募集資金,使用於「綠色投資計畫」上,如能源節約與效率提升、廢棄物回收再利用、生物多樣性等。社會責任債券 (Social Bond):
發行債券並將所募集資金,使用於「社會投資計畫」上,如可負擔的基礎生活設施、就業機會的創造、糧食安全等。可持續發展債券 (Sustainability Bond):
發行債券所募集的資金需同時運用於「綠色投資計畫」與「社會投資計畫」。可持續發展連結債券 (Sustainability-Linked Bond, SLB):
發行債券所募集資金的用途並未如同前面三項嚴格,其用途並未受限制,可使用於一般企業營運所需,但債券本息支付條件須與發行人可持續發展績效目標 (SPT) 相連結。
近年全球趨勢
國際上對於綠色債券、可持續發展債券與社會責任債券的發行額,在過去 4 年整體趨勢平穩,而可持續發展連結債券則有下滑趨勢。值得關注的是,在 2021 年,所有類型的永續債券發行額皆呈現在高點,可說是突破性的一年,且 2021 年的總發行額與總發行量亦是近年新高,當中又以社會責任債券與可持續發展連結債券的增長最為明顯。
推升社會責任債券發行額遽增的主因為 COVID-19 疫情的衝擊。2021 年屬後疫情年度,各國政府與區域性組織皆持續展開經濟復甦作為,並以「Build Back Better」倡議精神作為宗旨。據Environment Finance於 2021 與 2022 年發布的《Sustainability Bonds Insight》報告指出,歐盟作為 2020 年與 2021 年最大的社會責任債券發行組織,兩年間發行總額分別達 467.08 億與 603.93億美元。其發行目的主要是作為因應「緩解緊急事件失業風險」 (SURE) 貸款計畫的資金籌措來源,以利歐盟提供成員國內企業的失業救濟或給薪周轉。而因可持續發展債券的性質需涵蓋社會面投資活動,故也一同催生其發行額的上揚。

圖 2 綠色債券與可持續發展債券發行量、發行額與其漲跌趨勢(數據截至 2025 年 6 月 26 日)
資料來源:https://efdata.org/

圖 3 綠色債券與可持續發展連結債券發行量、發行額與其漲跌趨勢(數據截至 2025 年 6 月 26 日)
資料來源:https://efdata.org/
流通在外發行額方面,仍是以綠色債券居冠,達 2兆9,813.739 億美元,再者則為可持續發展債券(9,296.738 億美元)、社會責任債券(8,719.344 億美元)、可持續發展連結債券(2,844.428 億美元)。

圖 4 永續債券流通在外發行額(數據截至 2025 年 6 月 26 日)
資料來源:https://efdata.org/
高排放企業的減碳路徑
轉型債券 (Transition Bond) 可視為綠色債券的補充或過渡,其發行人一般為排放密集度較高的企業(棕色產業),將所籌集的資金所用於轉型計畫,並非綠色活動的投資。
意即透過轉型債券 (Transition Bond) 的趨勢,可看出重點排放企業/產業在減碳路徑上的努力程度。以 Environment Finance 提供的數據可洞見,企業相對 2023 年,在 2024 年針對該類型債券的發行額與發行量急遽上升,共計 26 檔債券,發行額達 205.764 億美元,成長率接近 5 倍。表明高排放企業為應對各國法規與國際供應鏈要求,對於減排需求是呈現遽增的態勢,以做為未來在各類碳定價規範趨嚴下的風險管理舉措。

圖 5 轉型債券發行量、發行額與其漲跌趨勢(數據截至 2025 年 6 月 26 日)
資料來源:https://efdata.org/
全球無論是企業、政府或國際性組織,在永續發展債券市場的參與度皆非常活絡。尤其是各項永續法規規範程度最高的環境議題,所衍生的綠色債券,與受惠於後疫情時期為經濟復甦所大量發行且趨勢持續平穩的社會責任債券。可看出即便近年出現諸多反永續議題或說法,各層級單位對於永續作為的投入還是持續上漲。企業面來說,或可歸因於企業已投入諸多資源,且長期而言也可看到實質成效(請參考:《2025 領導力永續 ISO 指數報告》);政府或國際組織則是將重點置放於該項工具所產生的效益,以達社會福利最大化或與淨零目標對齊,此舉亦可讓一般大眾或企業透過簡單的投資,達到優化環境與社會的永續參與,且透過主權債券加入,亦可加深企業發行的決心與減低不確定性。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