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領導者角色的轉變為何?
領導者的角色在ISO 9001:2015中,其重要性被進一步強化,特別是條文 5.1.1 對品質管理系統的領導統御和承諾的10 項要求,為的是確保最高管理者,相較於以往參與更多和並有更多的承諾。
多年來 ISO 9001的觀察員持續並正確地評論:品質管理系統實施的結果,始終缺乏真正最高領導者的支持;這導致組織把品質管理系統限制在與生產相關的事項上—只透過管理會議與最高領導者互動。
根據條文 5.1.1,要求最高領導者透過以下方式對品質管理系統「展現領導統御和承諾」:
1、承擔品質管理系統有效運作的責任;
2、確保為品質管理系統建立品質政策和品質目標,並與組織的策略方針及背景環境相容;
3、確保品質管理系統的要求整合入組織的業務營運流程;
4、推廣流程方法的使用,以及風險導向的思維;
5、確保品質管理系統所需資源能有效取得;
6、溝通有效的品質管理和符合品質管理系統要求的重要性;
7、確保品質管理系統達到預期結果;
8、承諾、指導和支持員工以貢獻於品質管理系統的有效性;
9、推廣改善;
10、支持其他相關管理角色在其負責的領域展現領導統御;
11、確保品質政策在整個組織內部充分溝通,理解和運用(5.2.2)
二、用意何在?
從那些已經具備 ISO 9001 系統並將導入新版的企業角度來看,部分組織能自豪地確認品質政策與經營目標間已有關聯性,而另一些組織則需要將現有系統進行重大調整。
的確,上述有些要求,如「確保品質政策在整個組織內部充分溝通,理解和運用」,是從 2008 年版本中與管理職責有關要求延續下來的。但 2015 版的幾個附加要求中展現了根本性的改變,即最高領導者從只是簡單地提供方向和支持,轉變為關鍵的參與角色。
現在品質管理系統必須考慮如何「確保品質管理系統的要求整合入組織的業務營運流程」,現在它們已融為一體, 同樣要求品質目標要支持企業經營目標。
此外,有誰能比最高領導者更有資格,能確保企業經營成功,這樣的概念在新版ISO 9001中,便是指派最高領導者必須「承諾、指導和支持員工以貢獻於品質管理系統的有效性」。
三、需要我們做些什麼?
考慮到問題的重要性,將所有這些變化向最高領導者解釋,最好能通過幾次會議來完成。這時運用史蒂芬‧ 柯維提出的高效人士七個習慣中「以終為始」是不錯的方式。
只要你能清晰地想像出每次會議的最佳結果,就可以反過來想出要實現成功結果的每件事。畢竟對許多組織來說,有效實施條文 5.1.1, 將要求最高領導者參與而不是觀察, 這是根本的思維模式轉變。
例如有一項新要求:推動過程方法的意識。毋庸置疑,這對許多組織來說是一個很好的教育機會,應在會議上準備教材,向最高領導者解釋這項基本概念。做好準備並採用專業的方法,為每項要求制定適當的行動計畫和觀點;也許會安排由最高領導者主持的常態營運會議,這可能是「溝通有效的品質管理和符合品質管理系統要求的重要性」 的最佳場合。
條文 5.1.1 中其他要求用這樣的做法也很合適,如果你用簡報來發表,現在就也有了文件化的資訊。
只有口頭表達支持是不夠的,不過也沒有人希望最高領導者直接跑到品質部門去。真正有意義的是,當每個人都明顯感受到,最高領導者實際上是利用品質系統指導並決策時,才能鼓勵整個組織發現新的可改進領域。
從根本上說,ISO 9001:2015條文 5.1.1 是號召最高領導者參與品質管理系統,「確保品質管理系統的要求整合入組織的業務營運流程」,要求兩方面協同合作,只有兩者融為一體,支持共同目的,才能讓ISO 9001在企業中發揮真正效用。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