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顧問們最近輔導一間頗具規模傳產公司,執行 ISO 9001 :2015 轉版時,與老闆交談中得知:公司最近有一位資深同仁準備要退休,而這名資深同仁,平常工作盡責,現場管理的有條不紊,因此將所有重大的事項都交由他處理,如今要退休了,許多工廠管理與產品製程經驗都只有該員工比較了解,現在開始交接,但這些知識與經驗一時無法完全移轉至公司內部,面對可能會出現的知識斷層,讓這傳產的老闆十分煩惱。
常見的知識傳承困擾
這樣的場景相信在許多公司都不陌生,不一定是退休,也可能是公司的重要事項只有少數人知道如何執行,進而造成公司的知識斷層;這樣的知識斷層,絕對會對公司造成直接的傷害或是長期的隱憂。因此在新版 ISO 9001:2015 特別重視知識管理,目的就是確保公司內部的重要知識與經驗,能夠妥善被公司管理與傳承利用。
知識管理涵蓋的範圍不僅涉及知識,更包含了資料、資訊、知識、智慧等四個概念。若收集、結合並善加運用、傳承,便可取得綜合性的效果,而這四項概念可以總稱為「知的資產」,而知識管理也就是針對這四項概念進行管控。
在1965年管理大師彼得.杜拉克就已經提出「知識」將取代土地、勞動、資本、機器設備等成為最重要的生產因素,但是大多的企業還是無法體會真正的含義。根據摩根史坦利世界指數資料顯示,全球各公司在世界股票市場的平均價值為帳面價值的兩倍,而在美國,企業的市場價值則為帳面價值的二至九倍。市場價值的高低基於「智慧資本」,而智慧資本的核心則來自於「知識」。
當年,英特爾來台稽核台積電製程,發現兩百六十六個缺點,判定台積電不能作為英特爾的代工廠;半年後,台積電將缺點降為六十六個,再半年後,只剩下六個。「這是非常大的Improvement(改進)」,台積電內部也不斷在加強各種加速度的戰爭,這些令人驚奇的進步背後,正顯示出台積電最令人值得挖掘的,是旁人看不到的核心優勢─優異的知識管理能力。
台積電在半導體產業能夠獨佔鰲頭,除了吸收了全世界優秀的人才之外,最重要的就是公司的知識資產,不知各位是否記得,前幾年台積電一名資深的主管跳槽至韓國三星電子,台積電也因此一狀告上法庭,由此可知腦中知識重要性。
那該如何管理知識呢?
1.你的目的是什麼?
知識所涵蓋的面向很大,因此再進行任何管理之前都必須了解目的,如只是因為管理而管理,而不知方向,不但花費時間與人力做整理、管控,還會造成知識過量而取用不易,原本的良好用意,卻變成了一種累贅,是一種更大的浪費。因此在管理前,應該確認並設定管理的目的是什麼。
2.知識收集與建立制度:
設定好目的之後,便開始進行公司內部的知識盤點與收集,不管是有形的知識(顯性知識)如:公司內部SOP、原料配方.....等,或是無形的知識(隱性知識)如:經驗....等,並不止於建立文件化,在許多經驗的傳承中,文件化並不是一個好的選擇與應用,因為:
經驗會不斷累積,文件化無法及時更新。
許多經驗是只可意會而不可言傳。
3. 應用與搜尋:
資料庫建立之後,接下來就是思考如何能讓公司內部同仁能夠方便取用。「易於取得」是知識庫能否發揮作用的關鍵,如果獲取方式過於複雜,將會降低同仁的使用意願,而知識庫建立的作用也會大打折扣。
然而,知識管理從知到行,絕不是簡單的、盲目的,而是需要涉及多個層面的綜合解決方案,企業在推進知識管理過程中,只有透查現狀、明確問題,才能合理設計實施路徑,發揮出知識管理的真正價值。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