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與客戶交流過程中,得知在進行 ISO 9001 改版的稽核過程中,常聽到客戶被稽核老師開玩笑,你們找的顧問公司做得太好了,ISO 9001 :2015 改版執行地非常完整也很有邏輯。
這是在找到好顧問與客戶真正有心執行的前提下,公司能真正有效落實 ISO 9001 品質管理系統精神的情況,但另一種可能的狀況是?
可能的狀況是, ISO 9001 :2015 條文4.1「理解組織及其背景」、4.2「理解利害關係者的需求和期望」、6.1「風險和機會的應對」的精神,沒有辦法真正的落實於在公司的管理中,只是形式上的產出所謂的「背景分析、利害關係人需求期望確認會議紀錄」和「風險鑑別會議紀錄」,甚至連主管到老闆,都不太清楚這次 ISO 改版,以及組織在進行品質管理系統運作的精神為何?
這不僅僅是違背了七大管理原則所提及的「領導統御」,也連帶的會讓這次 ISO 9001 改版中所強調的「加重最高管理者對於管理系統的責任」,未能有效落實。
「領導統御」並非只是靠負責人在公司內登高一呼,或者花錢把人給找進來就可以了;既然決定要落實品質管制精神,在導入 ISO 9001 時,就應借力使力,利用 ISO 9001 裡面所提到的許多管制方式再次審視公司現況,分析公司目前所屬的市場定位,找出公司的核心價值。
負責人在擬定完公司的經營策略規劃後,也必須將公司內外部的資源整合運用,確保執行公司的營運過程中所需要的軟硬體設施設備都準備到位,並確保每份工作任務都有適當的分配指派,確保每個部門人員都清楚自己的職權與職責所在,落實「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做」。最後,才是依照營運計畫擬定合理且具有挑戰性的績效目標,讓公司可以循著這樣合理的模式不斷改善,向上提升。
這是目前許多傳統中小企業在面對競爭來襲時,勢必要面臨到的「企業轉型和重整」,也不單單僅考量成本和利潤,更應該要強化現有的技術和研發優勢,結合新興通路甚至跨界策略聯盟,更貼近市場的趨勢,甚至搶得先機,才能在市場上的更有能見度和未來發展性,更加有競爭力。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