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外送美食越來越夯,ISO職人身邊也有許多朋友紛紛開始使用外送服務,而從廣大的商機與食安角度來看,外送美食也有著潛在的食安風險,從先前外送美食所引發的食物中毒事件來看。自7月份起,食藥署規定台灣外送平台需納入「食品物流業」管理,若違反食安法相關規定,可開罰新台幣六萬元以上、二億元以下罰鍰;情節嚴重者將勒令停業,在這一波外送熱潮中隱藏的食安危機也隨之浮上檯面。以下會從消費者、店家與外送業者三方面的角度來分析他們對於食品安全的需求及應注意的事項。
消費者注重便利、美味、安全
吃飯皇帝大,消費者要的事情非常簡單,餐點是否準時送達、食物是否美味及最重要的安全性。
消費者拿到外送餐點後需要盡早食用,因為餐點從作好送到消費手上,已經過了一段時間,如果沒有馬上食用,等於又給了微生物生長的機會。
店家應思考如何應對製程延長
將外送餐點送抵消費者的過程,對於店家而言是製程的延長,因此店家需要注意食物是否會容易變冷、變質、是否需在原有的製程外針對外送作出設計,以保障食品的安全。以下兩點需要特別注意;
- 容器適不適合運送及餐點保存,運送過程中需注意是否有防護不良或造成汙染的情況。
- 餐點等待多久才被食用,消費者收到餐點後會不會立即食用,運送過程中有沒有可能因餘溫及放置時間造成微生物問題。
外送業者應注重送達速度與配送過程無汙染
對於外送業者來說,除了要考量配送食物是否能如期送到消費者手中,另外也要考慮配送的設備以及配送的步驟是否能保證食物能不受汙染。
- 食安知識:人員是否具備相關食品安全的知識,會不會因為不佳的行為造成食品汙染/或微生物孳生。
- 配送的設備:在配送的過程當中所使用的設備,是否能滿足產品的保溫及防護需求。
- 配送的流程:配送的流程是否會造成產品的危害,如時間過長。
食品安全管理系統對應食安標準
上述所討論的這些問題,在每個不同的食品安全管理系統中都會有相對的指引,以供店家/或是外送業者進行參考。比如說在ISO22000條文當中”8.5.1.3 最終產品的特性”與”8.5.1.4 預期用途”,皆有提到預期的保存期限和儲存條件、運銷的方法以及非預期但可能發生的錯誤處理方式與誤用。因此在執行上,如果能將ISO 22000導入至公司的流程內,便可針對這些可能發生的食品安全危害進行控制,以確保消費者能夠吃的安心。
-
更多資訊請參考:
領導力企管官網:http://www.isoleader.com.tw
食安相關資訊&課程諮詢電話: service@isoleader.com.tw / 0800-222007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