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著要帶大家繼續向下深入分析 PFMEA 的第四步驟 – 失效分析(過程失效模式及後果分析 – Process Failure Mode and Effects Analysis),本篇將用有趣的生活情境來舉例說明「在製造過程中可能會遇到的失效狀況」。
以上一篇的「自動原子筆」案例來解釋,到底是什麼是「失效」?
失效可以是「假設說」,為否定了前一步(PFMEA 第三步驟的功能分析)而立的,例如:
- 自動原子筆的作用就是書寫 → 第三步驟的功能分析
- 但去質疑它的書寫的功能,假設它無法書寫 → 第四步驟的失效分析
PFMEA 失效分析的三面向
舉一個「中秋節烤肉」的過程來說,我們最怕遇到什麼樣的狀況呢?不外乎是肉跟你裝熟、木炭耍冷、香腸跟你耍黑道、蛤蠣搞自閉、烤肉架搞分裂又或是火種沒種…等。這些雖然都是網路上常聽到的冷笑話,但其完整的說明了烤肉過程中所會遇到的「失效狀況」。
針對特定失效用「烤肉情境」例子來說明,需要考慮的三大方面如下:
- 失效影響(FE):肉沒烤熟,所以沒得吃 → 無法產出成品(客戶受影響)
- 失效模式(FM):肉烤焦了 → 生產過程出現問題(製程受影響)
- 失效起因(FC):烤肉所需的器具、材料或環境問題 → 4M人機料環中出現問題(設備問題)
再回到「自動原子筆」的案例來詳細說明失效影響 ( FE )、失效模式 (FM)及失效起因 ( FC ):
◎ 失效影響 ( FE ): ➤ 以自動原子筆為例:失效影響為無法正常書寫、無法正常收合。
為顧客注意或體驗的結果,PFMEA 中應明確指出可能影響安全或導致不符合法規的失效。
◎ 失效模式 (FM): ➤ 以自動原子筆為例:失效模式為上、下筆身組裝後間隙大於 1mm 或是按壓後結構無法向下 1cm 並鎖住。
過程導致產品無法交付或提供預期功能的方式,假設失效模式可能但不一定會出現。失效模式應使用技術術語描述,而非顧客容易察覺的現象。
◎ 失效起因 ( FC ): ➤ 以自動原子筆為例:失效起因就是操作人員旋轉五圈結合後間隙大於1mm、未使用厚薄規進行量測或是操作人員無法進行按壓測試。
指失效模式出現的原因。失效模式是失效起因的結果,所以在可能範圍內,應確定每個失效模式在製造或裝配方面的潛在原因,並盡可能簡單扼要地列出原因,以便針對性地採取相應的行動(控制和措施) 。
以上三面向分析完後,手冊上要求要建立失效鏈,將分析的結果更新在先前建立的結構樹以及功能網上。如下圖即是完成基本失效分析的表現:
過程失效分析主要目標
就目標之要求對過程功能的潛在失效影響、失效模式和失效起因進行分析,之後建立失效鏈或失效網,進而達到手冊要求的主要目標。
- 建立失效鏈
- 每個過程功能的潛在失效影響、失效模式和失效起因
- 使用魚骨圖(4M要素)或失效網識別過程失效起因
- 顧客和供應商之間的協作(失效影響)
- FMEA 中失效的文件編制和風險分析步驟的基礎
如需對新版 FMEA 了解更多 >> 請洽 領導力官網 或 免付費客服,另外我們也提供企業包班與 常態公開班課程2日 / 3日,領導力企管在 FMEA 領域中一直走在業界最前端,未來將為您提供最詳盡的協助!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