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繼 上一篇 的基本詞彙介紹專題中,領導力企管已針對「淨零減碳計畫」,統整了目前十分熱門的名詞,在這些名詞的背後,也有許多國際組織或倡議推動,才能讓更多企業及個人響應。本次領導力企管統整了這些與政策或倡議有關的名詞,更能對這些為環保、減碳做出貢獻的組織有更深一層的了解。
與政策或倡議有關的名詞
-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1988年由聯合國所成立的跨政府組織,主要業務為發表與執行《氣候變遷綱要公約》(the United Nations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 UNFCCC)相關的報告。
- 締約國大會(Conference of the Parties, COP):聯合國氣候變遷綱要公約下最大,歷史也最悠久的氣候會議,自1995年以來每年召開,2021年為第26屆,又稱COP26。
- 京都議定書(Kyoto Protocol):於1997年12月在日本京都府簽訂的氣候協定,全名為《聯合國氣候變遷綱要公約的京都議定書》。
- 巴黎協定(Paris Agreement):由全球195個國家於2015年12月通過,所有締約國家皆需遵守本世紀全球氣候升溫不超過攝氏2度,目標為攝氏1.5度,並在每五年檢視各國的減排績效。至2021年3月底,全球已有128國宣示或規劃淨零排放(碳中和)目標。
- 國際碳揭露專案計畫(Carbon Disclosure Project, CDP):由匯豐銀行(HSBC)、瑞士銀行(UBS)等國際主流法人投資機構針對評估投資標的對於氣候變遷風險與機會所因應的策略報告,鼓勵企業公開溫室氣體排放量及減碳作為,作為外部投資者參考的指標,於2010年成立城市碳揭露專案(CDP Cities)。
- 氣候相關財務揭露(Task Force on Climate-Related Financial Disclosures, TCFD):金融穩定委員會(Financial Stability Board, FSB)於2005年成立氣候相關財務揭露工作小組,來擬定一套幫助市場參與者了解氣候相關風險的資訊揭露建議。
- 科學基礎碳目標(Science Based Targets Initiative, SBT):由聯合國全球盟約(UN Global Compact)、碳揭露專案(CDP)、世界自然基金會(World Wildlife Fund)、世界資源研究所(World Resources Institute)共同提出,利用氣候科學工具與權重計算方式,協助特定產業及企業擬定二氧化碳減排目標。
- 碳邊境調整機制(Carbon Border Adjustment Mechanism, CBAM,又稱碳邊境稅):歐盟於2021年7月14日公佈,往後碳密集型產品需購買憑證才能進口到歐盟,並規定水泥、鋼鐵、鋁、肥料及電力產品需申報進口產品之碳排放量,出口產品則因在他地消費因此不課徵碳稅。
領導力企管擁有眾多環境品質系統輔導成功案例,並提供 ISO 14064-1 溫室氣體盤查標準 之最佳解決方案,包括教育訓練(Training)、文件與管理流程建置(Implementing)、驗證(Certification)、維護(Maintaining),協助企業實現淨零目標,歡迎立即 與我們聯繫。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