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食品中檢出三聚氰胺之管理指引
三聚氰胺雖然我們都對它耳熟能詳,但大家知道三聚氰胺其實多多少少都會殘留在多數的食品當中嗎?我們先來簡單了解三聚氰胺是什麼?為何我們很難避免食品中含有三聚氰胺?讓大家對三聚氰胺有個簡單的認識。
三聚氰胺(melamine)在工業用途上應用廣泛,也是農藥殺蟲劑賽滅淨(Cyromazine)的代謝產物,也常常用於食品正常的製造及加工過程中,可能因為接觸含三聚氰胺之塑膠材質、農藥使用後於食品中殘留的代謝產物,或飼料中的背景值等間接遷移因素,使得食品中含有微量的三聚氰胺。 因此,三聚氰胺在食品工業當中其實是很難避免的,我們必須用嚴格的科學標準去規範它,降低三聚氰胺對人體產生的傷害。
目前各國針對食品中含有的三聚氰胺含量規範現況,如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CODEX ALIMENTARIUS)、歐洲食品安全局(EFSA)及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USFDA)皆陸續訂定出限量標準,規範食品殘留三聚氰胺的限值。而在台灣,三聚氰胺則被認定為非可食用原料或添加物,我國食品藥物管理署即參考國際組織及各先進國家之管理現況,於 2022 年5 月 24 日公布『食品中檢出三聚氰胺之管理指引』,提出食品中的「行動指標值」,及預防、減少食品受三聚氰胺微量污染的指導及自主品管措施,強化企業在食品製造過程的安全管理。
▼ 食品中檢出三聚氰胺之行動指標值
- 註1:嬰兒配方食品係指特製之母乳替代品,在採用適當之輔助食品前,單獨食用即可滿足正常足月新生兒至六個月內嬰兒之營養需要。
- 註2:關於其他食品的三聚氰胺行動指標值,因合法使用賽滅淨(cyromazine)作為農藥用途之殘留,且於食品中之三聚氰胺檢出量小於賽滅淨於該類食品之殘 留標準者,不適用該行動指標值。
企業可採取的三聚氰胺品管措施
在簡單了解三聚氰胺很難不出現在食品當中的情況,以及『食品中檢出三聚氰胺之管理指引』對於三聚氰胺的限制含量後,此指引也進一步針對企業應該如何減少三聚氰胺在食品製造過程中的汙染及後續改善措施,提出建議作法,讓企業能夠有一致的管理原則。
▼ 食品中檢出三聚氰胺之企業監測品管措施
此外,當企業在自主檢驗過程中,發現三聚氰胺驗出值超過行動指標值時,也應該立即採取異常處理措施,包括「通報衛生主管機關」、「調查及釐清異常原因」。
- 通報衛生主管機關,針對異常批次之產品進行識別、隔離、回收,管制異常品在市場上流通。
- 釐清原因是否來自背景環境或是人為違法添加。若是人為添加,則不論檢驗後濃度為何,均不應再販賣;若是非人為添加,則應該全面檢視原料及製程,找出可能的汙染源,並執行立即矯正方式,以確認三聚氰胺含量低於行動指標值以下;此外,如要繼續販售應確保重工後產品的三聚氰胺含量低於行動指標值以下,並規劃後續矯正措施。
最後,企業也應該保留完整異常處理過程之紀錄,以供地方衛生主管機關將完整調查紀錄及結果,提供中央衛生主管機關錄案備查。相關紀錄、文件及電子檔案或資料庫,至少應保存 5 年。
顧問小總結
總結來說,三聚氰胺在應用上有多種用途,可能在正常的食品製程中,因為各種情形造成汙染及殘留,很難以零檢出當作規範標準,以目前國際法規的趨勢來說,食品中的三聚氰胺若有微量殘留,是可以容忍的;但企業在實際執行上,還是需要多加留意並持續監控行動指標值是否符合規範,以合乎相關法規要求,且提供民眾吃下肚能健康安心的美食商品。
-----
領導力企管提供貴公司最即時、專業、多元且平易近人的客製化服務!讓系統管理執行不再流於形式、繁複無謂,讓企業體質藉由系統導入進而改變提升!
更多 食品安全標準 請參考: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