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問 Q&A:驗廠如何兼顧供應鏈安全和社會責任
對於營運模式以外銷為主的企業主來說,供應鏈安全和社會責任要求,常常會是面對國外客戶時,必須要滿足解決的課題,不管執行的先後次序為何,都會面臨一定程度的「衝突」,本次領導力企以顧問團隊在業界輔導各大企業,協助廠商同時處理供應鏈安全和社會責任驗廠的經驗,和業界夥伴們分享如何從中取得「平衡」。
常見會發生衝突的問題有:
Q1:供應鏈安全驗廠常會要求進行人員身分背景調查,可以在員工訪談時問些甚麼才能夠在不侵犯員工隱私的情況下,滿足相關要求呢?
顧問建議員工到職時可以先依照以下原則做為訪談對象的篩選條件:確認其職務是否與貨物安全、門禁管制、資訊安全的工作有關?而通常比較有關係的工作者會是:產品包裝工作者、倉儲貨櫃管理者、保全工作者(如為外包保全則可訂定保全管理規則,要求負責相關工作的外包廠商提供工作人員的「警察刑事紀錄證明書」)、IT/MIS人員、負責信件包裹收發者、負責人員招募者..。
接下來的問題設計部分,受稽核單位並不需要像徵信社一樣做所謂的身家調查,而是要透過一些訪談的過程,了解員工目前的心理健康狀態是否比較偏激激進的想法,所以常見的問題會有:
- 遇到壓力和挫折會怎麼紓解?
- 遇到職場衝突時會如何因應?
- 清楚公司對於供應鏈安全的規定嗎?知道哪些是會造成貨物安全疑慮的違禁行為?
Q2:供應鏈安全驗廠常會要求希望能夠單一出入口,以確保落實門禁管制,這部分與社會責任驗廠中希望一平面樓層內希望至少設有兩個逃生出入口的相關要求該如何取得平衡?
基本上,人員安全的重要性無庸置疑,所以還是會以當地法規對於人員安全逃生出口數的標準為優先,進行逃生出入口設置,至於要如何滿足供應鏈安全管制要求,可以從以下幾點進行評估規劃。
首先,先確認該區域是否為機敏區域(請見【註一】),是否有出入人員權限上的管制要求,若有的話,可以搭配人員識別證、工作服顏色樣式、個人門禁卡、生物辨識,以利負責監督管制的人員方便最基本的人員出入管理。
【註一】:所謂的機敏區域,一般泛指資訊機房、重要檔案室、貴重物品放置區域、成品暫存區、裝卸貨區,通常成品暫存區和裝卸貨區多為開放式區域,在管理上並無法比照前面幾個區域以封閉式空間加上門禁方式進行人員出入管理。
接下來也可以搭配 CCTV,進行出入人員的監控,並可以搭配保全巡檢和重要資產清單進行定期清查,確保待出貨成品和貴重資產的安全狀態。
Q3:供應鏈安全常見的希望設立 CCTV 監控機敏區域和主要出入口,若這部分與社會責任驗廠所要求的人員隱私保護產生衝突,該如何取得平衡?
基本上 CCTV 的設置主要是為了達到以下幾個目的:
- 達到警示的目的。
- 在發生供應鏈安全違規事件時可以透過 CCTV 錄製影像進行調查。
所以一般在機敏區域和主要出入口都會進行設置,至於拍攝的方向應該是以可以識別進來的車輛車牌、人員臉部為準,故通常會以由內往外的方位進行拍攝。
至於要在符合監控的管制要求,又要同時不侵犯到同仁隱私,可以掌握以下原則:
- 不要拍到廁所、更衣室
- 不要拍到員工意見箱
- 除了包裝作業區、財會出納存放現金和安置保險櫃的位置,通常人員固定位子工作的場所不需設置 CCTV。
供應鏈安全和社會責任基本上要保護的對象不同,一個是貨物安全、一個是人員的人權、福利、安全和隱私,故在規則的設計上難免會出現所謂的衝突,而這些衝突基本上很難有所謂絕對正確的標準答案,都需要依照現場實際狀況進行評估討論,才能夠合理的規劃、安排最適切的管理方式,本次所分享的經驗都希望可以幫助業界夥伴在面對不同驗廠標準時,可以找出最理想的解決之道。
如想了解更多供應鏈安全驗廠及社會責任驗廠的資訊:
- 供應鏈安全驗廠實務解析課程
- 社會責任驗廠內部稽核人員訓練(適用BSCI、SEDEX SMETA、WCA、SA8000、Walmart標準)
- 如何滿足C-TAPT五步風險評估(未上稿,連結記得更換)
- 社會責任驗廠標準如何與ISO管理系統有效整合(未上稿,連結記得更換)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