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著全球氣候變遷和能源成本不斷升高,節能已成為產業和社會發展的重要議題。臺灣作為全球製造業的重要樞紐,不僅需跟上國際環保規範,亦面臨能源供應相對有限的挑戰。在此背景下,目前臺灣的節能政策為企業提供了清晰的方向與支持,透過投資補助、技術創新的突破以及全民參與的推廣,使越來越多企業認識到能源管理的重要性。
事實上,節能的本質並非僅限於設備更新或大規模投資,而是建立在管理優化與技術應用的基礎上。本文將聚焦於企業常見的節能迷思,並提出突破節能困局的必勝守則,幫助企業找出節能機會,開展組織內部的節能攻略地圖。
企業常見節能迷思
迷思 1:節能改善將增加生產成本許多企業主認為,節能必須花費巨額投資以升級設備或改造製程。然而,就研究數據顯示,透過管理優化與強化設施運轉效率,企業即可降低 10% 以上的能源浪費。例如,透過管路調整或優化設備設定即可避免虛耗。這些方法幾乎不需額外成本,卻能帶來可觀的節能效果。
迷思 2:廠內已無節能空間
有些企業認為已經完成所有能改善的節能措施,再也「擠不出」節能的空間。然而,深入檢視後卻發現,許多企業因缺乏能源管理系統(EMS),導致能源使用情況不明,造成許多能源浪費。
設備的能源效率不明,若無數據支撐,則無法精確回答以下問題:
生產線的用電是否合理?
空壓管路是否洩漏?
組織能源主要用在哪裡?
假性需求未被發現:過度供應壓力或系統配置不良,會造成不必要的能耗。例如,空壓系統壓力調高以補償管路配置不良問題,假性需求造成長期能源浪費。
迷思 3:節能僅為法規遵循
部分企業只將節能為遵循法規的必要行動。事實上,節能不僅能降低成本,更可透過小額投資促成長期之可觀效益,實踐節能減碳管理策略,提升企業於產業界中的永續競爭力,帶來經濟與形象之雙重效益。
節能的必勝守則
「優化運轉操作、節能的製程參數,提升生產機台與產物設備的轉換效率,把硬體效能拉到物理極限,就是管理節能的手法。」-鼎新電腦曾永誠STEP 1:管理優化
節能的第一步是從管理層面著手,強化現有設備與系統的運作效率:
能源管理資訊系統(EMS):透過安裝智慧電表與能源管理系統,實現能源使用透明化,幫助企業精確掌控耗能情況,並找出優化空間。
最適化運轉設定:以數據分析為基礎,調整設備運行參數,使設備運行達到最佳化。例如,對馬達進行負載分析,避免在低負載條件下滿載運行。
管路與設備檢測:定期檢查設備管路的洩漏情況,修正不合理的設置或配置,排除長期累積的損耗狀況。
STEP 2:缺漏排查
管理優化之後,進一步排查節能機會點:
製程與需求檢視:檢查製程中的假性需求,減少不必要的能源消耗。例如,調整空壓管路配置,降低壓降帶來的額外壓力需求。
生產流程優化:精簡不必要的生產流程,例如重工測試,減少人工、材料及能源的浪費。
不合理的排氣與熱損改善:如排氣風管負載過高,通過降低外氣補充量來減少空調負載與電力消耗。
工程調變的重置成本:若屬於經常受訂單需求而調整產線的廠房,公用設施管線建議採取彈性化配置。EX:空中配管、地板高架。以減少製程設備重置成本及能耗。
STEP 3:善用智慧科技管理
以智慧科技管理,企業使用 IoT(物聯網)監控重要/耗能系統設備運轉效率,透過AI進行數據分析/效率檢測診斷能耗,盤點全公司節能機會點。
數據收集與診斷:即時監測能源使用數據,建立各單位與設備的能耗檔案,清楚揭示能源使用的關鍵熱點。
數據分析與預測:運用AI進行效率檢測,提供改善建議,實現能源效益的最大化。
系統整合:將智慧化管理系統與現場操作結合,實現全廠區的能源即時調控,確保所有設備的運行效率最大化。
STEP 4:設備最適化設定與調整
上述 3 點最終都是為了支持此步驟,設備的最適化設定與調整,從而實現設備效能使用最大化結果:
動態調整運行參數:透過 EMS 與智慧監控系統,即時調整設備的運轉參數,確保設備始終在最佳狀態下運行。例如,根據負載需求自動調節馬達或空調系統的運行功率,避免不必要的能源浪費。
預防性維護:根據數據監測結果,進行預防性保養與修繕,減少設備異常運行帶來的能耗損失。
透過節能的必勝守則方針,協助企業進行組織內部能源熱點之缺漏排查。找出節能機會點,以一系列管理優化、設備最適化調整之過程,達成全面的節能目標。
節能文化的建立
能源管理雖然表面上管理的是「能源」,但實際上造成能耗損失大多是「人」的因素,所以能源管理真正要關注的是「人的使用」問題。因此,企業節能的成功不僅依賴技術與管理,更需要全體員工的參與及支持。高層主導明確目標:高層應設定具體的節能目標,將其納入年度 KPI ,並追蹤改善進度。
跨部門協作:如公用設施部門與製程部門需協調配合,避免設備效率在製程使用中被浪費。亦應分享各部門之節能經驗並平行複製成果。
教育與推廣:通過內部培訓與案例分享,提高員工對節能的認識與責任感,形成「自下而上」的節能推動力。
「能源效率是第一燃料」-節能專家王茂榮
從全員參與之知識普及,有志一同的目標實踐,透過管理優化到技術導入、最適化調整,以提升設備整體能源使用效率。節能是一項需要全方位整合的長期工作。
然而,節能的關鍵往往藏於細節之中。於漏損到假性需求、待機空轉到製程重工、工程調變等,這些看似不顯眼的環節,都隱藏著巨大的節能空間。在後續的系列文章中,我們將以實務案例為基礎,逐一剖析這些具體的節能機會點。企業該如何掌握這些可操作的改善優化關鍵因素,深入解決能耗問題呢?敬請期待接下來的【節能初探-3】至【節能初探-5】,就讓顧問帶你透過洞察及驗證,造就節能高效益。
資料來源:
王茂榮、邱文禮、林榮堂(2019)。跟著台達節能 50%。台北市:遠見天下文化。
繼續閱讀:
【節能初探-1】 近年臺灣節能政策趨勢【節能初探-3】缺漏排查機會點-漏損、假性需求
【節能初探-4】缺漏排查機會點-待機空轉、重工
【節能初探-5】缺漏排查機會點-最適化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