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是隱形耗損,更是「節能機會」
各行各業的營運中,都避免不了使用電力、燃料等能源。然而,能源耗損經常出現在難以直接察覺的地方,使企業在遍尋不著節能機會時,卻又一點一滴的蒙受損失。對企業而言,能源的使用效率不彰,最直接影響的就是能源成本;對環境而言,這些浪費掉的能源,則意味著更多的碳排放,甚至加劇氣候變遷。顧問將透過本系列文章,帶讀者認識「漏損」、「假性需求」、「待機空轉」、「重工」以及「最適化」,5 個節能機會點,讓剛開始著手節能的企業們,跟著這些機會點對自家企業做一次免費的能源健檢。本篇介紹「漏損」及「假性需求」的實際案例及其節能的成果。
關閉「漏損」水龍頭,減少能源流失
漏損就是能源與金錢,從微小之處,一點一滴、不知不覺地流失。
運作良好的設備機具,管路若出現漏損情形,產能與效率必定大打折扣,能源使用量也將持續增加。在管路系統中洩漏是普遍發生的情形,有時是因為使用的零件品質不佳,或是維護上有漏失。一般空壓系統的洩漏率約在20%-30%之間,以 20% 來計算,如果空壓系統每年電費為 500 萬元,其中 100 萬元支付在洩漏浪費的能源上。那麼,要怎麼減少漏損對於企業的傷害呢?
解方一:導入超聲波偵測器
管路悄無聲息地破損與洩漏,可以經由導入超聲波偵測器後,找出洩漏點並進行修復。在真實案例中,一家企業以初始成本約 8 千元導入超聲波偵測器,一年內節省了近 43.8 萬度的電,每年省下高達 100 萬元的電費。
解方二:升級零件材料
使用的零件也是解決洩漏的重點之一,管路系統中有各式接頭,快速接頭相較於銅製接頭容易出現洩漏、密度不佳等問題。一家企業將快速接頭全數更換為銅製接頭,更新系統中破裂的軟管,將一年漏損的 40 萬度電降至 4 萬度,節省了 144 萬元。
解方三:強化洩漏管理
儘管有良好的硬體設備,管理還是不可或缺的環節。定期巡檢、維護加上採購的規格管制,結合檢漏儀器及高品質零件,才能將漏損的可能性降到最低。
另外,溫度散失同樣是漏損的一種。溫度的散失將使得製冷或製熱的裝置無法達到應有的效果,更因此耗用更多的能源。因此設置高低溫管路、設備及空間的溫度隔絕裝置是不可缺少的一步。一段裸露面積 1 平方公尺的高溫管路,因為熱輻射散失進而加溫周遭空氣,除了原來的燃料能源浪費外,更增加原來空調設備的負載,每年須要為此增加 2 萬多元的開支。
識破「假性需求」,節能事半功倍
能源不要「吃到飽」!
假性需求則是一種效能過剩的耗能模式,無法轉換為有效產能的能源消耗,對企業而言是一種無形的浪費。像是兒歌〈三輪車〉中「要五毛給一塊」的情形,多的五毛沒有轉為里程與人力,是車上老太太的平白贈與。既要「節省」能源使用,我們就應該避免如此慷慨的情境,發生在能源提供上。由以下兩個案例,演繹減少假性需求的驚人效益。
案例一:關閉多餘設備,低成本但成效卓越
某廠房外部採購 420 台測試機櫃,每台測試機櫃皆附設 3 台散熱風扇,經過現場檢測及評估,由於設置於空調區內,而且實際的發熱量小,只需要開啟 1 台風扇即可達成散熱效果,額外 2 台風扇則拔除電源,作為備機。一台風扇功率為 10 W,一共關閉 840 台風扇,減量 8400 W,一年下來不僅節省了約 4.6 萬度電,減少 20 餘公噸的二氧化碳排放,更可以節省 840 台風扇的折舊費用,幾乎沒有成本,成效卻很驚人。
案例二:潔淨室正壓調整,精準滿足需求
潔淨室,也就是俗稱的無塵室,經常有正壓值設定過高的情形。若將正壓設定於 2.5 公釐水柱的潔淨室,調整至可確保潔淨室潔淨度的 1 公釐水柱,即可在不影響功能的前提下,節省大量的空調用電。一家企業在符合產線需求的前提下,正壓設定調降後,當年就節省 150 萬元左右的空調電費。
發現隱形耗損,掌握節能機會
「漏損」和「假性需求」都是常見的能源使用問題,這些容易忽視的情況,不僅是企業成本增加的原因,更是碳排放與能源浪費的源頭。每一處隱形耗損,都是潛在的「節能機會」,若透過適當的調整及管理策略,企業不僅能以低成本,達成減少浪費的效果,還能在降低營運成本的同時,實現良好的節能效果。
下一篇,顧問將持續為您介紹「待機空轉」以及「重工」兩項機會點,一起探索更多的節能可能。
資料來源:
1.王茂榮、邱文禮、林榮堂(2019)。跟著台達節能 50%。台北市:遠見天下文化。
2.節能標竿網
繼續閱讀
【節能初探-1】 近年臺灣節能政策趨勢
【節能初探-2】節能迷思與必勝守則
【節能初探-4】缺漏排查機會點-待機空轉、重工
【節能初探-5】缺漏排查機會點-最適化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