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德國語言協會(GfdS)於 2024 年 12 月 6 日公布了年度十大詞彙,這些詞彙反映了德國在政治、經濟、社會、環保等領域的重大事件、議題和集體情緒變化。
【2024 年德國年度詞彙】
Ampel-Aus(紅綠燈熄滅)
Klimaschönfärbereii(氣候粉飾)
kriegstüchtig(戰爭準備)
Rechtsdrift(右翼傾斜)
generative Wende(生成式轉折)
SBGG(《性別輸入自決法》)
Life-Work-Balance(生活與工作平衡)
Messerverbot(刀具禁令)
angstsparen(恐懼性儲蓄)
Deckelwahnsinn(瓶蓋瘋狂)
以下將這些詞彙分類介紹,並探討其所代表的國際 ESG 趨勢吧!
【環境(Environmental)】
Klimaschönfärberei(氣候粉飾):
此詞指企業或政府對其環保措施進行美化,實際行動與宣傳不符,類似於「漂綠」行為。2024年,因應德國與歐盟愈來愈嚴格的氣候政策,企業將生產營運活動外包給中國或印度,試圖包裝期環保減碳形象。這詞彙反映了全球對氣候變遷議題的關注,以及對企業透明度和真實性的要求。
Deckelwahnsinn(瓶蓋瘋狂):
自 2024 年7月起,出於環保原因,歐盟禁止一次性塑膠瓶蓋的政策,塑膠瓶蓋子不能再打開。而引發社會對環保措施的討論,以及使用者體驗不佳、讓消費者感到不便的抨擊(喝飲料時瓶蓋常常打到鼻子)。這顯示出在推動環保政策時,如何平衡實際操作性與環境保護之間的挑戰。
【社會(Social)】
SBGG(《性別輸入自決法》):
此詞代表德國通過的《性別輸入自決法》(Selbstbestimmung in Bezug auf den Geschlechtseintrag, SBGG),允許個人自行決定官方文件中的性別登記,使性別輸入基本上僅取決於申請者的性別認知,不再需要醫療證明,體現了對個人權利和性別平等的重視。這與全球推動性別多元和包容性的趨勢一致。(延伸閱讀:有關 SBGG 的更多資訊 [德文網站])
Life-Work-Balance(生活與工作平衡):
此詞強調人們對於價值觀的轉變,有別於以往的工作與生活平衡,新的詞彙更強調對生活的重視,私人生活、休閒時間的優先順序被置於「工作」之上。這反映了全球對員工福祉和心理健康的日益關注,特別是在疫情後遠端工作普及的背景下,工作與生活的界線逐漸模糊,人們更傾向保有健康與悠閒的生活時間。
Messerverbot(刀具禁令):
此詞涉及政府為應對傷人及暴力事件而實施的公共場所刀具禁令,現在不允許在公共場所攜帶任何類型、長度或品質的刀具,特別適用於聖誕市集、體育賽事、貿易展覽會、市場、電影放映和音樂會等活動。攜帶違禁品會面臨訴訟獲最高 10,000 歐元的罰款,且可預料到相關活動場所也會出現檢查和搜查機制,這也引發對公共安全與個人自由之間平衡的討論。
【治理(Governance)】
Ampel-Aus(紅綠燈熄滅):
此詞描述了德國由社民黨(SPD)、綠黨(Die Grüne)和自民黨(FDP)組成的「紅綠燈聯盟」內閣政府的瓦解(其代表色分別為紅、綠、黃),2024 年 11 月 6 日,德國總理奧拉夫·肖爾茨(Olaf Scholz,社民黨)因經濟和預算政策難以協調的分歧,解雇了財政部長克里斯蒂安·林德納(Christian Lindner,自民黨);隨後幾乎所有剩餘的自民黨內閣成員都宣布辭職。此事件引發的轟動程度甚至蓋過同期公布的美國總統選舉結果,反映了政治不穩定對國家治理的影響。
Kriegstüchtig(戰爭準備):
意指具備戰鬥能力或為戰爭做好準備,反映了自烏俄戰爭爆發以來,當前地緣政治局勢的緊張,以及對國防能力的重視。
Rechtsdrift(右翼傾斜):
此詞指政治勢力向右翼移動的趨勢,近幾年除了德國以外,歐洲甚至其他各地也有這樣的右傾趨勢,包括川普當選美國總統也是在這樣的背景浪潮之下,反映了社會在面對移民、全球化等議題時的分歧,兩極主張對立仍舊難以調和;而假設整體社會氛圍走向右翼註1,偏向市場經濟或國家民族等保守建制,推動 ESG 永續發展的道路上也會產生許多挑戰和阻礙。
Angstsparen(恐懼性儲蓄):
此詞描述了人們因對經濟前景的擔憂而增加儲蓄、減少消費的行為,反映了社會對經濟財務不確定性的敏感度,此舉也造成德國過度負債的民眾數量持續下降。
Generative Wende(生成式轉折):
此詞描述了人工智慧(AI)技術的突破性進展,特別是在生成式模型方面,從傳統人工智慧系統到更先進模型的轉變能處理更多複雜的任務,對經濟和社會產生深遠影響。這反映了全球對 AI 技術發展及其倫理和治理問題的關注。
這些詞彙不僅反映了德國在 2024 年的社會現狀,也與國際間的 ESG 議題密切相關。
環境方面,對氣候行動的真實性要求和對環保政策實施效果的討論,顯示全球對永續發展的重視;社會方面,工作與生活平衡、公共安全、性別平等立法等議題,反映了人們對生活品質和社會穩定的關注;治理方面,政治局勢的變動、經濟不確定性、以及 AI 技術的發展,則展現了全球在政策制定和技術治理上的挑戰。
這些年度詞彙所展現的當前熱門議題,從政治動盪、環境問題,到科技發展和社會價值觀的轉變,展現了當前時代的複雜性和多樣性,也與國際 ESG 趨勢相互呼應,值得全球共同關注與探討。
參考來源:GfdS(德國語言協會)網站
註1:
政治光譜中的「左派」(左翼)與「右派」(右翼)代表不同的政治意識形態。
「左派」強調社會平等,主張改革,推動社會進步或社會民主主義等理念,支持加強經濟管制和財富再分配,以縮小貧富差距,保障社會整體的公平正義,通常強調全球合作與人權。代表政黨如美國的民主黨、德國的社會民主黨,支持社會福利、環境保護、移民改革、槍枝管制、LGBTQ+ 權益等。
「右派」則傾向保守,強調維護傳統價值和社會秩序,主張減少政府對經濟的干預,支持自由市場機制,在國際關係上,右派可能更傾向民族主義,強調國家主權和利益。代表政黨如美國的民主黨,支持自由市場、加強國防、限制移民、維護傳統價值等政策。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