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著全球對氣候變遷與環境問題的關注加劇,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將環境、社會與公司治理(ESG)納入其核心策略之中。在此背景下,生質塑膠作為傳統石化塑膠的替代品,逐漸成為企業實現永續發展目標的關鍵工具之一。
根據 Grand View Research, Inc. 的最新報告顯示,2024 年全球生物塑膠市場規模估計為 155.7 億美元,預計 2025 年至 2030 年複合年增長率為 19.5%,到 2030 年將超過 400 億美元。
![]() |
2025 年 至 2030 年 全球生物塑膠市場複合年增長率圖表 |
圖片來源:Grand View Research, Inc. 報告
市場的成長主要是由於北美和歐洲等已開發地區,對一次性不可生物降解塑膠的使用限制越來越多,致使嚴格的環保法規以及消費者對可持續產品的需求增加。此外,亞太地區新興經濟體也因快速工業化與環保意識提升,亦成為重要推手。這些數據不僅顯示了生質塑膠市場的快速演進,也反映了其在全球永續經濟中的重要性。
生質塑膠的基本概念與環保優勢
生質塑膠以部分或全部來源於可再生生物資源(如玉米、甘蔗或木薯澱粉)為基礎製成的塑膠材料。與石化塑膠不同,生質塑膠的製造過程通常伴隨著較低的碳足跡,並且在適當的條件下可以生物降解或回收利用,減少對環境的負擔。
生質塑膠的環保優勢包括:
減少碳排放:使用可再生原料取代化石燃料,有助於降低整體碳排放量。
降解性與循環性:某些類型的生質塑膠可以在堆肥環境中自然分解,減少塑膠廢棄物對土地與海洋的污染。
資源多樣化:透過開發多樣化的原料來源,生質塑膠有助於減少對有限化石資源的依賴。
生質塑膠與 ESG 策略的整合
生質塑膠在 ESG 各方面都有重要的應用與影響:

國際認證及標準
在推廣生質塑膠的過程中,國際認證標準為產品的環保屬性提供了可信的依據。這些認證標準不僅幫助企業驗證其生質塑膠產品的環保屬性,還有助於增強消費者對品牌的信任。目前,主要的相關認證及標準包括:
ISO 17088 塑膠:有機回收 - 可堆肥塑膠規範:針對可堆肥塑膠的國際標準,確保生質塑膠在適當條件下能夠生物降解並符合環保要求。
ISO 16929:2021 塑膠-在中試規模試驗中測定規定堆肥條件下塑膠材料的崩解程度:用於確定在規定條件下的試驗規模中,測試需氧堆肥中塑膠材料的崩解程度,同時也是構成 ISO 17088 中概述的塑膠工業可堆肥性評估總體方案的一部分。
EN 13432:經過認證的生物塑膠在工業堆肥中的性能:德國及歐盟標準組織實驗規範,專注於包裝材料的可堆肥性和生物降解性。
ASTM D6400:市政或工業設施有氧堆肥用塑膠標籤的標準規範:美國標準,用於評估塑膠材料在商業堆肥設施中的降解性能,本測試方法等同於 ISO 17088。
ISCC (International Sustainability & Carbon Certification) 國際可持續性與碳認證:特別針對生物基和循環材料的可持續性。
面臨的挑戰
儘管生質塑膠在環保與永續方面展現了巨大潛力,但其推廣仍面臨一些挑戰:
成本較高:生質塑膠的生產成本通常高於石化塑膠,可能抑制其市場競爭力,另生質塑膠在耐熱性、韌性等性能上仍有不足,某些應用場景難以取代石化塑膠。
回收體系不足:即便某些生質塑膠具備降解性,但需建立專門回收與處理設施,但台灣目前的廢棄物處理系統尚未完全支持其有效回收。
原料競爭:大規模生質塑膠生產原料可能與食品供應鏈產生競爭,增加農業土地壓力,需平衡生態與社會需求。
全球法規與市場壓力:台灣出口的塑膠產品面臨國際市場轉向高標準回收與減塑要求的壓力,特別是供應鏈的品牌商已陸續要求 2030 年前轉為可回收或堆肥的材質。
生質塑膠的未來展望
隨著科技的進步與全球對永續發展的重視,生質塑膠在未來將成為塑膠工業轉型的核心推動力之一。對企業而言,投資於生質塑膠不僅是環保責任的體現,也是抓住新市場機遇的策略選擇。在 ESG 驅動的時代,生質塑膠正為企業打開實現綠色轉型的新大門。透過積極採納這一創新材料,企業不僅能減少對環境的影響,還能在競爭中占據領先地位,成為永續未來的推動者。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