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I 技術的進步為企業帶來效率提升,但伴隨的高能耗與碳排放問題,也成為全球關注的議題。有研究指出,一次 AI 運算的能源消耗可能是傳統 Google 搜尋的 10 倍。當企業越來越依賴 AI,是否應該將其納入碳管理策略?本篇文章將探討 AI 碳足跡的真實影響,以及企業在永續發展中的應對方向。
- AI的碳足跡:企業的新環境挑戰?
AI 為企業帶來減少人力資源需求、提升流程效率,以及優化知識管理等方面的正面效益。然而,運行 AI 需要大量計算資源,進而推高數據中心的能源需求。根據研究,全球數據中心約佔總用電量的 1% 至 2%。隨著 AI 應用快速擴張,數據中心的電力需求將持續攀升。因此,企業在導入 AI 時,應審慎評估其對環境的影響,並確保自身的碳排放策略符合永續發展目標。
- AI碳排放的真實數據
科技巨頭在擴展 AI 技術時,也面臨日益增加的碳排放壓力與因應對策。以下是相關資料:
Microsoft:
- 碳排放增長:2023 年,Microsoft 的溫室氣體排放量比 2022 年增加了 29.1%,主要來自 AI 基礎設施的建設與數據中心擴展。
- 能源應對策略:Microsoft 計劃在 2030 年前實現負碳排放,並投資核融合技術、碳捕捉技術與可再生能源來降低數據中心的碳足跡。此外,Microsoft 與 Helion Energy 合作,目標在 2028 年前啟用全球首座商業核融合電廠,為其數據中心提供清潔能源。
- 資料來源:Microsoft 2024 環境永續報告。
Google:
- 碳排放增長:2023 年,Google 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增加 13%,其中數據中心的用電量成長 17%,即使其再生能源使用率達到 100%,仍面臨 AI 運算需求帶來的碳排放壓力。
- 能源應對策略:Google 設定 2030 年達成 24/7 無碳能源運作的目標,並投資先進電池儲能、核能、地熱技術以提高能源穩定性。此外,Google 正開發更高效的液冷 AI 伺服器,以降低 AI 訓練與推理過程的能耗。
- 資料來源:Google 2024 永續報告。
Meta(Facebook):
- 碳排放數據:根據 Meta 的最新永續報告,2023 年其「地點基礎」溫室氣體排放總量為 14,067,104 公噸 CO₂e,較前一年略有增加。
- 能源應對策略:Meta 與 Sage Geosystems 合作,計劃開發地熱發電廠,預計在 2027 年前提供 150 兆瓦 電力,以減少數據中心的碳足跡。
- 資料來源:Meta 2024 永續報告。
這些資料顯示,隨著 AI 技術的快速發展,科技巨頭的碳排放量也在上升。因此,企業在推行 AI 技術時,應審慎評估其對環境的影響,並確保其碳排放策略與永續發展目標一致。
- Jevons Paradox (傑文斯悖論):AI會帶來更高碳排放嗎?
Jevons Paradox (傑文斯悖論) 指出,當科技提升效率後,總體資源消耗反而可能增加。例如,當AI變得更節能、更便宜時,企業反而會更廣泛地使用AI,導致總電力消耗增加。未來AI應用的普及,可能進一步推高數據中心的碳排放,使企業的環境負擔增加,而非減少。
以往 AI 的進步幾乎完全依賴於增加算力 (Scaling Law),然而近期AI領域的技術突破,如 DeepSeek 等技術的發展,代表了降低計算資源需求仍可提升 AI 效能的可能性,並推動運算成本與能耗大幅下降。DeepSeek 聲稱,其技術可降低 90% 的能源消耗,並減少約 92% 的碳足跡,這可能改變 AI 發展的能耗模式,讓企業在使用 AI 時不再面臨過高的環境負擔。然而,這也可能加速 AI 的普及,使得 Jevons Paradox 效應更加顯著。
- AI碳足跡會成為企業碳盤查的必要項目嗎?
根據 ISO 14064-1(組織碳盤查)和 ISO 14067(產品碳足跡)標準,碳排放是否需要計算,取決於「重大性原則」。目前大多數企業的AI應用碳排放量較低,不足以達到須納入碳盤查的標準。但若企業大量依賴AI,例如雲端AI服務、機器學習訓練等,未來可能會影響企業的碳報告。
目前企業不需要將 AI 碳足跡納入碳盤查,但市場趨勢可能會促使企業更需要來關注這一議題。考慮到 AI 應用在市場上的快速成長,未來可能會出現更明確的規範。例如,一些企業開始要求雲端供應商提供 AI 運算的碳排數據,以確保符合ESG(環境、社會、治理)標準。
- 企業該如何回應這波趨勢?
- 持續關注碳排放能耗:企業可要求 AI 供應商提供碳排放數據,確保雲端服務符合永續標準。
- 持續提升 AI 應用效率:選擇低能耗的 AI 解決方案,避免不必要的計算資源浪費。
- 持續關注政策與市場:若未來國際法規要求企業回報 AI 碳足跡,提前準備將帶來競爭優勢。
- 掌握AI技術發展趨勢:關注各模型等新一代技術的發展,評估其在降低能耗與碳排放方面的潛力,並調整企業 AI 策略。
結論
隨著人工智慧(AI)的快速發展,企業和產業迎來無限的商業機會,但同時也衍生相對的環境影響。根據 麻省理工學院(MIT)與 OpenAI 的研究,訓練一個 GPT-3 模型的碳排放量約為 500 公噸 CO₂e,相當於 125 輛燃油車一年的碳排放。這顯示 AI 在提升運算效能的同時,也對環境帶來顯著負擔。
目前,AI 的碳足跡尚未成為企業碳盤查的重點,但隨著 AI 應用規模擴大,未來碳排放標準與監管要求可能會調整。例如,歐盟的《數位產品護照》(DPP)計畫,已開始要求企業追蹤數據中心的能源使用狀況,未來 AI 運算的碳排放可能納入更多永續標準。
值得注意的是,新技術的發展正在降低 AI 運算的能耗與成本。例如,DeepSeek、Meta Llama 3 及 NVIDIA Hopper GPU 架構,透過低精度計算(Low-Precision Computing) 和 分散式訓練(Federated Learning),有效減少 AI 訓練所需的能源。但這些技術雖然提升了 AI 的能源效率,卻可能帶來 Jevons Paradox(傑文斯悖論) 的影響 —— AI 使用成本下降後,企業更廣泛地部署 AI,反而導致總體碳排放上升,因此,企業應及早評估 AI 對其碳管理與永續策略的影響。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