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一家車用供應商導入一項車用產品時,依據 IATF 16949 品質管理系統的要求,須運用適當的專案管理工具來支持產品開發流程。根據 IATF 16949 條文 **8.3.2.1「產品設計開發的計劃」**的規範,企業可選擇使用 AIAG APQP 或 VDA MLA 作為產品開發的專案管理框架。具體採用哪一種工具,則可由供應商自行決定,或依照其客戶(OEM)要求而定。
這兩項專案管理工具分別源自兩大國際汽車工業協會:
AIAG(Automotive Industry Action Group):美國汽車工業行動集團,代表車廠包含 GM、Ford、Stellantis 等。
VDA(Verband der Automobilindustrie):德國汽車工業協會,代表車廠包含 VW、BMW、Mercedes-Benz 等。
企業在導入這些工具時,應考量客戶需求、開發流程複雜性與組織內部管理能力,選擇最適合的品質策劃方法以確保新產品的成功開發與量產落地,目前這兩套車用產業的專案管理工具:
其一為 AIAG 發行的 APQP(Advanced Product Quality Planning),目前最新版本為第三版,已於 2024 年 3 月正式發布;
其二為 VDA MLA(Maturity Level Assurance),亦更新至第三版,於 2022 年 6 月由德國汽車工業協會(VDA)發布。
在實務上,AIAG APQP 為全球較普遍採用之標準流程,使用範圍涵蓋多數美系及亞洲 OEM,供應商也普遍熟悉;而 VDA MLA 則多由德系車廠指定使用,相對來說在亞洲供應鏈中的應用較少,因此部分供應商對其內容與要求尚不熟悉。
不過近來許多客戶要求供應商需符合 VDA 6.3 之流程稽核要求,因此,連帶著供應商也須理解 VDA MLA 之相關要求。下列提供這兩套專案管理工具之比較說明:
首先,說明 APQP 五大階段
其次說明,VDA MLA 8 大等級
再來說明,AIAG APQP 與 VDA MLA 對應關係
最後說明,AIAG APQP 與 VDA ML 重點差異
近年來,VDA 標準的採用程度日益增加,尤其是 2023 年新版 VDA 6.3 問世後,越來越多客戶以 VDA 6.3 作為評估供應商的主要稽核標準。值得注意的是,VDA 6.3 將量產前專案管理流程(P2~P4)基於 VDA MLA 的方法,而非傳統 AIAG APQP 的作法。這導致許多供應商在稽核中發現量產前流程的符合性有所不足。
為了克服這些挑戰,企業通常會考量以下兩種應對方式:
直接導入 VDA MLA 流程:
採用 VDA MLA 的專案管理方法,確保流程設計和執行均能滿足 VDA 6.3 的所有要求。
以 AIAG APQP 為主,針對不足進行改進:
保留原有的 AIAG APQP 架構,並根據 VDA 6.3 稽核標準進行對應調整,針對不符合的部分進行優化,逐步提升流程合規性。
在實務操作中,許多供應商選擇第二種方式,藉由熟悉的 AIAG APQP 流程進行調整,確保更有效率地應對 VDA 6.3 的稽核需求。同時,尋求專業顧問的協助亦是常見選項,以加速標準的建立與導入,並確保能穩健地滿足客戶的高標準要求。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