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著極端氣候現象日益頻繁的發生,我們對於氣候變遷、環境危機也越來越有感;人們生活的方式因此改變,這其中當然也包括「旅遊」這項人類娛樂與探索的重要活動。當我們談論「永續旅遊」(Sustainable Tourism),不僅是在保護自然環境,更是重新思考我們與地球的關係。
從個人旅客到企業、從產業到政策層面,各方都正在採取具體行動,希望能夠兼顧經濟、環境與社會責任,打造一個更永續的未來。
個人 7 個小行動提升旅遊永續力
無論是選擇哪一種交通方式,「移動」這件事使旅遊與碳排放密不可分。據統計,觀光業占全球碳排放的 8%,且碳足跡每年預估以 3% 成長。不想放棄旅遊的樂趣,我們其實可以從幾個簡單的行動開始帶來改變。
- 國外旅遊選擇直航班機 因飛機起降階段最耗燃油,避免中途轉機可有效減碳。
- 控制行李重量 不僅減輕飛機負擔,也能簡化行程操作。
- 支持當地食材與產地到餐桌的模式 減少食材運輸過程中的碳足跡,深入體驗在地文化。
- 選擇環境友善、通過相關認證的旅宿業者 或支持再生能源並提供可調整房務選項的業者。
- 關閉空調、電源與電視 有助於降低能源浪費及相應的碳排放。
- 旅途中隨身攜帶可重複使用的水壺與環保袋 避免使用一次性備品,減少廢棄物產生。
- 重視道德與生態平衡 在行程選擇與安排上,即應避免人為干擾、破壞自然棲地。
企業ESG 行動中的永續旅遊實踐
企業也開始逐漸將永續旅遊納入 ESG(環境、社會、公司治理)策略 中,藉此在商務旅行、員工旅遊、大型會議與展覽等活動中,展現企業責任、行動力與影響力。
員工出遊與商務差旅往返中,企業可以優先選用 低碳交通工具(如電動巴士、電動車及油電混合車等);同時,選擇通過 ,綠色旅宿標章 的合作飯店,落實友善環境的永續精神。
在行程設計上,企業也可以安排 文化保存與創新、生態及環境教育 或 在地社區互動 等永續體驗,不只提升員工的環保意識,更有助於建立與社會的深層連結。為了量化這些成效,許多企業會將永續旅遊數據整合至 ESG 永續報告書中,成為品牌永續力的具體佐證。
▼ 為了推廣國內綠色旅遊,台灣環境部也建置了「淨零綠生活>綠色旅遊」查詢平台,無論是團體旅遊或個人自由行都可以在平台上查看推薦行程。


永續旅遊相關認證系統
全球永續旅遊委員會(Global Sustainability Tourism Council;GSTC)
- 提供全球民眾對永續旅遊的共同認識-「GSTC 旅遊目的地準則(GSTC-D)」,提供任何旅遊目的地可追求實踐的最低標準。
遵循 GSTC-D 並獲 GSTC 認可的組織及其建立的評選標準
綠色目的地(Green Destinations;GD):來自荷蘭的國際非營利組織,推動永續旅遊、環境保護與在地社區發展。
全球百大綠色目的地故事競賽(Green Destinations Top 100 Stories):遴選全球永續旅遊成功案例,透過目的地永續故事的實踐經驗與成果分享,促成跨國的交流與學習。
▼ 2024 年台灣共七個目的地、兩家綠色業者榮登百大榜單。

- 好旅行指南(Good Travel Guide):已獲綠色目的地獎章或認證的成員可在此平台揭露推薦。
CU-GSTC 國際永續飯店認證:雲品溫泉酒店是全台第一家獲得認證的旅宿業者,兩腳詩集綠活學旅、頭城農場休閒飯店等均已獲得此認證。
EarthCheck:全球領先的永續旅遊認證機構,要求會員每日記錄環境數據,並定期接受審計。台北晶華酒店於 2023 年加入,成為首家獲得此認證的台灣飯店。
參考 GSTC-D 而制定的評選標準
- Booking.com 永續旅遊標章:與 Travalyst 合作,基於五大指標(廢棄物、能源與溫室氣體、用水、支持在地社區、保護大自然)進行評估,已有超過 100,000 間住宿獲得此標章。
能源與環境設計領導認證(Leadership in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Design;LEED)
- 由美國綠色建築委員會(USGBC)設立,專注於建築物的能源效率與環境影響。全球多家飯店獲得此認證,如印度班加羅爾的 ITC Windsor 酒店。
黃金標準(Gold Standard;GS)
- 由世界自然基金會(WWF)與多個國際環保組織共同創立,是一種碳抵換(carbon offset)驗證標準,廣泛應用於環境保護、能源效率與社會影響力等計畫中。在永續旅遊領域,扮演著連結「碳中和」與「社會責任」的橋梁角色。目前台灣有 6 項專案已受黃金標準認證;台東池上鄉也透過取得黃金標準碳註銷證明,來推出在地減碳旅遊行程。
如何選擇辨識漂綠行銷陷阱
查證認證機構:確認所宣稱的驗證標章是否來自具有公信力的機構,如 LEED、黃金標準(GS)、EarthCheck,以及其他獲得 GSTC 認可的標準與機構等。
了解標章含義:瞭解各種驗證標章的具體標準與要求,避免僅憑名稱誤判。
檢視實際措施:詢問或查閱該企業是否有實際的永續措施與成效,而非僅停留在口號層面。
留意誇大宣傳:警惕過度誇大或模糊的永續聲明,如「環保」、「綠色」、「淨零」等未經證實的標語。
從你我做起串連全球的永續未來
永續旅遊不再止步於理想,而是一場逐步實踐的行動。從個人的一次次選擇,到企業的一場場活動,每一環節都能成為永續改變的推手。唯有每位旅人、每家企業與每座城市攜手合作,才能讓我們的地球在旅途的腳步中被溫柔對待。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