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既然企業透過 OT 來監控與控制實體的自動化設備,是否可潛在的風險導致呢?當然會,可參考下表了解可能的風險。

如何應對 OT 的風險呢?
在智慧製造與數位轉型的趨勢下,企業普遍導入 OT 系統來監控與控制生產設備,同時也依賴 IT 系統來處理資料、進行資訊交換與管理。然而,OT 與 IT 的融合雖提升效率,卻也放大了風險邊界,若在初期建置階段未將「資安」納入規劃,可能留下結構性弱點,使後續補救成本高且成效有限。因此,從設計源頭就將安全納入考量,才是最有效益的做法。
有何方法應對 OT 風險?
在工業控制系統(OT)高度數位化與網路化的今天,僅依賴傳統的設備保護措施已難以應對日益複雜的網路威脅。企業若要有效降低 OT 環境中的資安風險,應從產品源頭開始強化安全性。
IEC 62443-4-1 正是一項專為產品供應商設計的國際標準,聚焦於產品開發生命週期中的資安實踐,目的在於確保像是 PLC、感測器、工業閘道器、HMI 等工控設備在設計與開發階段即具備資安韌性,降低遭攻擊風險。
不只是技術規範,而是安全治理指南
IEC 62443-4-1 不僅是技術標準,更是一份系統性產品安全開發流程指南,涵蓋政策制定、需求分析、設計實作、測試驗證到產品上市後的持續支援,協助企業在整個生命週期中落實資訊安全。
八大實踐領域,47 項要求,全面強化產品資安
IEC 62443-4-1 共劃分 8 個實踐領域(Practice Areas),涵蓋 47 項具體要求,確保開發流程的每個階段都將「資安」納入考量:


客戶需求也正在改變
越來越多資產擁有者(Asset Owner)也就是產品的最終使用者—已在招標、採購或專案合作中明確要求供應商需證明其開發流程符合 IEC 62443-4-1 標準,甚至出現要求供應商取得正式認證的情況。換言之,導入 IEC 62443-4-1 已不只是提升內部安全流程,更是企業參與高敏感產業或國際標案的「基本門票」。
IEC 62443-4-1:不只是標準,更逐漸成為全球法規與產業要求的基礎
隨著工控產品、醫療裝置與關鍵設備日益連網,各國政府與產業組織已不再僅以建議的方式看待安全開發,而是將「安全開發生命週期(SDL)」納入法規與準入門檻。IEC 62443-4-1 正是在這一轉變下,被廣泛採用為合規參考依據的核心標準之一。下列為國際規範與法規中的應用實例:
1. 歐盟《網路韌性法案》 - (Cyber Resilience Act, CRA)
- 適用範圍:所有銷往歐盟的聯網產品(connected devices)
- 重點要求:
- 強制落實安全開發流程(Secure Development)。
- 建立漏洞管理與更新機制。
- 與 IEC 62443-4-1 的連結:
- CRA 的核心要求與 IEC 62443-4-1 高度對應。
- 遵循 IEC 62443-4-1 有助於製造商預先符合法規要求,加速進入歐盟市場。
2. 船舶網路安全標準《UR E27》 - (Guidelines for Cyber re-silience of on-board systems and equipment)
- 制定機構:國際船級社協會(IACS)
- 適用對象:船舶之船載系統與通訊設備
- 內容特點:
- 明確要求建置安全開發生命週期(SDL)。
- 文件中直接參照 IEC 62443-4-1 的條文內容,作為實務指引依據。
3. 美國 FDA《醫療器材網路安全指引》 - (Cybersecurity in Medical Devices: Quality System Considerations and Content of Premarket Submissions)
- 適用對象:具網路功能的醫療器材開發商
- 內容重點:
- 要求建構 Secure Product Development Framework (SPDF)。
- 建議製造商採用 IEC 62443-4-1 作為安全開發流程的參考架構。
- 作為提交產品上市前申請的資安審查依據。
強化資安韌性,就是投資未來
滿足 IEC 62443-4-1,不只是合規,更是企業永續與競爭力的關鍵戰略。在 OT 環境日趨複雜、資安威脅快速演進的當下,資訊安全已不再只是附加價值,而是產品開發不可或缺的核心要素。唯有從設計源頭開始思考安全,企業才能真正打造具備韌性的工控系統與關鍵設備。IEC 62443-4-1 提供了一套清晰且實用的藍圖,引導製造商與供應商將安全要求系統化融入每一個開發階段,從而強化產品本身的防禦能力,降低未來營運風險與維護成本。
現在,就是最佳的起點。立即評估您的開發流程、補強資安缺口,為產品建立可長可久的信任基礎,這不只是合規,更是企業永續競爭力的關鍵投資。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