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XX網咖行動電源突竄煙爆炸初判電池芯老化或過熱導致”
“XX公司宣布召回自帶線行動電源”
“全台近 9 萬顆行動電源要召回!標檢局公布 5 大型號”
隨著行動裝置的普及,行動電源已成為現代人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然而,近年來全球多起行動電源爆炸、起火、召回事件頻傳,不僅造成財物損失與安全疑慮,也暴露出產品設計、生產及品質管理體系的不足。
2023 年至 2025 年間,多家國際品牌與代工廠皆發生行動電源自燃或在飛機艙內起火的案例。例如,美國消費品安全委員會(CPSC)多次發布召回公告,指出產品因電芯過熱導致燃燒風險;部分案例更影響航空運輸安全,造成航班延誤與社會大眾的關注。
行動電源的品質風險大多源自於電芯選型不當、電路設計瑕疵、散熱與結構設計不足,以及未充分驗證的操作條件。然而這些問題往往在生產開始前就已存在,因此從設計開發前期就採取系統性的預防及矯正措施,便可預防大部分的安全及品質問題。
首先,遇到任何品質異常、客訴、重大事件,基本的矯正預防建議從以下兩種方式著手:
▼ 利用 5W1H 分析法(上)及魚骨圖(下)的思考方式,找出本次行動電源異常事件的主要原因,並有效進行後續矯正措施。


而,要根本解決問題,多數情況下要從源頭管理著手。就以產品為例,這個源頭指的就是「設計」,以汽車發展為例,最早的汽車基本上非常陽春,根本沒有安全防護措施。隨著時間推進,安全氣囊、安全帶,以及近代的安全警示、車道偏移警示、自動車距保護...等等,都是從設計端持續優化改進的例子。

圖片來源:Newport Car Museum
除了上述最基本的「人、機、料、法、環、測」...等基本方法來品質改善或提升,此篇讓我們從源頭「設計」方面來探討開發管理流程上的常見問題進行分析

這些問題顯示公司內設計開發階段缺乏前端防止機制,導致設計缺陷延伸至後續產品生命周期,增加安全及品質事故風險與召回成本。
針對上述問題,設計開發流程上的管理可採取矯正與預防措施,並配合測試及實驗工具在設計開發階段確認後期風險並進行修正。

為有效降低各項因設計開發管制不當的安全及品質風險,建議於設計審查、設計變更控制及跨部門協作制度化,確保每個設計決策都有審核與紀錄。並將風險分析工具(如:DFMEA/FTA…等)串聯使用且搭配模擬與加速實驗,從系統性分析到實驗驗證,確實進行設計開發風險的預防。後續將所有設計變更、測試結果及異常案例納入知識庫,提供後續產品開發參考,促進後續內部案例學習與預防再發。透過上述措施及工具策略的使用,可以從設計開發前端就主動降低品質及安全風險,避免事後改善之成本,建立品質及安全可靠的產品設計開發流程。
設計開發產品的品質及安全問題多源自設計開發階段的系統性缺陷。透過設計開發流程中的管制措施,並結合實驗與驗證工具(如: DFMEA/FTA…等),能在設計開發初期就預防品質及安全的潛在問題,降低事故發生率與召回成本,可以有效提升產品品質及安全性與消費者的信任度。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