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上一篇「功能分析集大成」後,我們再進一步往下探索 —「DFMEA」設計失效模式及後果分析(Design Failure Mode and Effects Analysis)。先前我們已理解了功能的描述,再來將進行反向思考,為其功能的失效來進行失效分析。
舉例說明,一棟需「具備耐震功能」的房子,其功能失效的描述便為「不具備耐震功能」,這便是簡單的以功能失效描述來作為失效分析。但以此例來說,若僅透過這樣粗略的功能與失效描述,並無法得知房子的詳細狀態或情形,因此,功能若能描述越精準,其失效分析就越能到位。
以下舉相同案例詳述:
比較兩個範例後我們可以明顯看出,範例二的呈現更能清楚描述房子的狀態,並透過失效描述,找到需要管制的重點,更甚者,能知道當失效時會有什麼影響,以及找出失效原因。
DFMEA 探討功能失效層別
而在進行功能的失效分析時,我們不僅能透過否定功能描述來形容失效狀態,還能由功能推導更深入探討失效的層別,可包含以下項目:- 功能喪失 (即無法操作、忽然失效)
- 功能退化 (即性能隨時間損失)
- 功能間歇 (即操作隨機開始/停止)
- 部分功能喪失 (即性能缺失)
- 非預期功能 (即在錯誤的時間操作、意外的方向、不相等的狀態)
- 功能超範圍 (即超出可接受極限的操作)
- 功能延遲 (即非預期時間隔後的操作)
DFMEA 失效三元素
當我們以新版 FMEA 的精神解析 DFMEA 失效時,能針對失效影響、失效模式與失效原因三個元素進行失效的分析描述,如下例所示:用文字呈現可闡述為:若筆身子系統功能「重量<1.0g」失效,會導致自動原子筆變得不輕巧,而原因是因為上筆身直徑>φ5.05mm。
所以最簡單的失效分析為功能的否定,但實際上的失效分析仰賴於團隊的知識水準,因此,失效分析參與人員建議有資深人員一同參與,透過 FMEA 工具將產品已發生或可能發生的失效狀況收斂,FMEA 手冊中提到一個功能可能有多種失效模式。
失效三元素差異如下:
- 失效影響主要影響客戶:產品不合規範,影響客戶的使用。
- 失效模式主要為產品無法符合規範或既定功能要求。
- 失效原因主要為零件或組件無法達到既定的規格。
所以失效描述越清楚,將提供後續對嚴重度、頻度、探測度的評級重要的基礎,如果潛在失效過於模糊或缺失,便會導致步驟五的「風險分析」不完整。
DFMEA 第四步設計失效分析的主要目的
- 確認每個產品功能的潛在失效影響、失效模式和失效起因。
- 客戶和供應商之間的失效影響。
- 為在 FMEA 表格中記錄失效和〝風險分析〞步驟(步驟五)提供基礎
如需對新版 FMEA 了解更多,請洽領導力官網或免付費客服,另外我們也提供企業包班與常態公開班課程2日 / 3日,領導力企管在 FMEA 領域中一直走在業界最前端,未來將為您提供最詳盡的協助!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