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久卓越的修煉》是美國管理學家 Jim Collins 30 年前與 Bill Lazier 的共同著作《Beyond Entrepreneurship》的全新增訂版,主述如何善用「願景」打造得以永續經營的企業,並藉此延伸至其他邁向卓越的關鍵要素,如策略、戰術、人才、領導、創新…;但「願景」二字,才是顧問我拜讀此書的最大動機,也是特別想藉本文與您分享的部分。
一切都從一個「好願景」開始
專業,願景、宗旨、使命、目標、價值…,這些名詞對你我而言並不陌生,只是能夠真正釐清各別定義、善加利用的人並不多(當然也包括閱讀本書之前的顧問本人)。因為從事永續專業,所以對於一個好的願景能夠如何凝聚、驅動組織達成目標,並非全然不知;誠如作者所言:「沒有先提出願景,根本不可能制定策略」,也呼應了另一位管理學大師 Stephen R. Covey 在《與成功有約》中提出的「以終為始」的概念;但問題就是,這個「好願景」的標準究竟是什麼?
好願景的三大基礎
根據作者的研究,卓越企業的願景應包含:核心價值、目的(purpose)及使命(mission)。但個人覺得比「目的」、「使命」更常用、更直觀的名詞應為「宗旨」及「目標」,以下就請容顧問我任性地取代使用吧。
▼ 本書對於願景三大基礎的闡釋
▼ 顧問個人傾向的簡化理解
- 核心價值=堅定的信念
- 宗旨=存在的意義(且多半帶有利他性)
- 目標=踐行宗旨的里程碑
說了這麼多概念,若沒有個實例,想必還是對好願景的具體模樣感到模糊,因此,以下分享本書眾多案例中最讓顧問深刻的美國 DPR 建設公司作為範本(而我也很喜歡它將宗旨置於最前的作法,另官網上有關當前目標的 Vivid Descriptions 也非常有趣)。
▼ 美國 DPR 建設公司的願景
毋須糾結用詞,掌握其中精神才是關鍵
為了分享這篇心得,除了反覆細讀本書之外,也延伸查詢許多資訊,發現在距本書初版發行數十年後的今天,相關名詞定義或實際應用上依舊紛紜,但其實,能夠掌握其核心意涵,並按自己的邏輯梳理出一套規則、加以應用,才是真正重要的;也就是,你我的用詞可能稍有差異,但我們的精神是一致的,那就是藉由一個好的願景,引領組織邁向永續、成為卓越。
承上,我們亦能透過願景展現卓越的創業者(Beyond Entrepreneurship,英文書名),或甚至,個人覺得是每一個人,都應該不斷學習、精進的領導力,引用領導學之父-Warren Bennis 的名言:「領導力,就是能讓願景成真的能力」,不論這個願景是組織的,或單純是您自己個人的,相信都將受用無窮。
如果您也喜歡《零規則》,那就更不能錯過本書
儘管實體書的厚度實在驚人(價格也是),但滿滿蘊藏的領導及組織管理真理,絕對值得您費時拜讀。去年和大家分享的《零規則》其實就是本書的實踐版,因為據說這是 Netflix 創辦人 Reed Hastings 創業路上最重要,且每年都再重讀一遍的參考書;在此誠摯推薦給不斷追求自我成長的您。
----
其他延伸閱讀: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