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車用產品製程特殊特性的分類與應用指南
特殊特性在車用產品製造中扮演著關鍵的控制要求角色,涵蓋產品和製程中與品質、功能、性能或其他關鍵屬性直接相關的重要特性或參數。這些特性對於產品的品質水準、性能、可靠性以及整體合規性至關重要。為確保產品符合性並滿足客戶需求,在整個製造過程中,特殊特性需要特別的關注、控制和評估。
車用產業的特殊特性是如何識別呢?
車用核心工具中 APQP (產品品質先期規劃) 第一階段與第二階段中,已要求供應商初期先識別特殊特性,雖然已有表單要求,但如何正確識別特殊特性仍是一大挑戰。
產品特殊特性:
- 產品特殊特性來源:可包含客戶圖面、客戶產品規格書或DFMEA分析等
- 產品特殊特性定義:
- 品質特性:
如產品的耐用性、材料強度、表面平整度等,這些特性直接關係到產品的品質與使用壽命。 - 功能特性:如產品的特定功能或性能,
如手機的攝像頭品質或螢幕解析度,這些特性直接影響產品的性能與用途。 - 法規符合性:
如產品特定法規(EMI)或材料標準(REACH/RoHS)要求,可能涉及環保標準、安全規範等。
- 品質特性:
製程特殊特性:
- 製程特殊特性來源:可包含製造過程中所需的溫度、壓力、時間或PFMEA分析結果等關鍵因素。
- 製程特殊特性定義:
- 製程關鍵參數:
如特定製造過程中的溫度、壓力、時間等,這些因素直接影響產品品質和一致性。 - 生產能力特性:
如生產設備能力、製造速率、故障率等,決定產品的生產效率與穩定性。
- 製程關鍵參數:
產品與製程特殊特性識別與管理在車用製程管制中至關重要,因為它能確保產品品質一致性與合規性。同時,它有助於降低製造過程中出現缺陷或變異的機會,幫助企業提高生產效率、降低不良品率。供應商應於製程初期進行識別也可透過FMEA進行識別,最終併入管制計畫中(CP)於製程進行監控,確保生產合格品並確保產品滿足客戶需求和預期標準。
特殊特性管理的實務挑戰
在實務操作中,特殊特性識別通常相對容易,但一旦確認為特殊特性後,供應商必須透過統計製程管制(SPC)進行監控,這往往成為一項顯著的挑戰,因為蒐集量測數據需要人員與設備資源。例如,量測每 1 pcs產品的全尺寸需 5 分鐘,若每工單需抽樣 20 組共 100 pcs,則總計需要 500 分鐘(約 8 小時)。針對此情況,應在初期識別特殊特性時內部討論並與客戶協商解決方案,以有效減少資源負擔。若未及時解決,可能對企業造成壓力,甚至引發客戶抱怨。
因此,在特殊特性管理的過程中,供應商應積極尋求效率優化與資源配置,以減少負面影響,同時確保產品品質的穩定性和客戶滿意度。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