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主要探討企業面對當前全球與臺灣的重大風險與議題,強調企業必需從單一法規遵循轉向系統性風險思考與佈局。文中透過數據比較上市櫃公司在品質、環境、職安與資安等管理標準的導入現況,並觀察到臺灣企業在反賄賂、營運持續與資訊安全管理系統的顯著成長。最後,資料特別強調導入相關管理系統的必要性及其帶來的多重效益,旨在協助企業有效降低風險、符合法規並提升永續競爭力。
【一】掌握全球與本土的風險脈動
當今的全球商業環境中,企業所面臨的挑戰已遠超傳統的單一風險範疇,世界經濟論壇的《全球風險報告》已為我們描繪了未來風險的清晰圖像。在 2024 年的前十大風險中,極端天氣、錯誤與虛假資訊、社會與政治極化及網路攻擊位居前列;展望未來兩年,錯誤與虛假資訊躍升至首位,而國家武裝衝突、汙染及人權等議題亦顯著浮現。
透過風險與重大議題的對應分析,我們可以更清楚地看見這些全球性的宏觀風險,與領導力 ISO 指數產業報告所揭示的臺灣上市櫃企業所關注的重大議題(產品品質與安全、資訊安全、研發與創新、經濟績效、公司治理、誠信經營與反貪腐、廢棄物管理、客戶關係管理、溫室氣體排放以及氣候變遷)高度相關,這些相互交織的風險,強調了企業需要採取治理策略的迫切性。
![]() |
表 1 全球風險與企業重大議題之對應 |
【二】臺灣上市櫃企業的作為觀察
面對上述的多元風險,臺灣上市櫃企業正積極導入國際標準以提升應對能力。從 2023 年的合規數據顯示,臺灣上市櫃企業的前五大合規標準中,環境與品質管理標準占前三名,顯示重視度較高,是企業建立競爭優勢的核心基礎。環境管理系統標準包含有 ISO 14064-1(上市合規率73%;上櫃合規率 59%)、ISO 14001(上市合規率 69%;上櫃合規率 54%);品質管理系統標準則為 ISO 9001(上市櫃合規率皆有6成以上);職安管理系統標準 ISO 45001 上市櫃企業表現上落差較大(上市合規率 68%;上櫃合規率 44%);資安 ISO 27001 管理系統標準上市櫃企業合規率皆相對較低( 5 成以下),惟未來全球資安監管日益嚴格,如歐盟《一般資料保護規則( GDPR )》和各國資安法要求,將進一步強化資安導入的急迫性。
值得注意的是,如與 ISO Survey 全球數據相比,臺灣在整體標準合規表現上優於全球平均水準,特別有三個國際標準呈現顯著增長趨勢。
![]() |
圖1 臺灣上市企業與全球標準合規對比 |
- ISO 37001 反賄賂管理系統:誠信治理的基石
ISO 37001 以 600%增長率大幅領先,反映出誠信治理議題的快速崛起。依英國標準協會估計,全球業界每年收受賄賂的金額高達約 1.5 兆美元,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與制度信任的崩壞;高達 61%的經理人認為賄賂是企業面臨的第二大風險。
國際上對於廉潔治理與企業誠信已有更高要求與期待。國內外法規如《聯合國反腐敗公約》、英國《賄賂法》、美國《反海外腐敗法》等均為反貪腐設立了標竿。臺灣亦有《貪污治罪條例》、《聯合國反貪腐公約施行法》及《上市上櫃公司誠信經營守則》等規範,且在「臺美21世紀貿易倡議」中,反貪腐亦是五大議題之一。國際投資人及公共採購案對企業誠信與風險控管提出更高要求,並將其納入合約條款。
國際永續評鑑與框架如 EcoVadis、DJSI、GRI、RBA 與聯合國 SDGs 16,也將商業道德納入評分項目。ISO37001 逐漸成為企業建構廉潔文化、強化治理體系的關鍵工具。導入 ISO 37001 不僅是合規的保障,更是企業永續經營的基石。它為組織提供了一套系統性的方法,以預防、偵測和應對賄賂行為,有效降低相關風險,保護企業聲譽並確保市場競爭優勢。
- ISO 22301 營運持續管理系統:提升組織韌性與應變能力
ISO 22301 以 165%的增長率位居第二,反映了臺灣企業對提升組織韌性的迫切需求。其核心目標是「保護企業免於遭受潛在的破壞性事件而停止運作」,確保在不可預見的重大挑戰時,依然能夠穩定運作,持續提供服務與產品。
臺灣位處地震與颱風頻發區,且作為全球半導體供應鏈的核心,無論是企業本身或是客戶,對提升組織韌性與應對突發事件能力的需求皆較高。近年來的疫情與地緣緊張更暴露了全球供應鏈的脆弱性,促使企業增設海外基地以分散風險,此標準因而成為強化供應鏈彈性的重要支柱。
根據 BCI Horizon Scan Report 2024 的數據,造成組織營運中斷的五大主要原因包括:IT 和電信中斷( 23.6% )、關鍵基礎設施故障( 15.1% )、極端天氣事件( 8.5% )、網路攻擊( 8.5% )供應鏈中斷( 4.7% )。而營運中斷可能帶來的五大嚴重後果則為:生產力損失( 69.5% )、客戶投訴( 39.1% )、對員工士氣/福利/心理健康產生負面影響( 39.1% )、聲譽受損( 38.1% )及收入損失( 36.2% )。
導入 ISO 22301 的效益體現在多個層面:
幫助企業確認並了解目前及未來可能面臨的營運威脅。
能夠主動減少突發事件的衝擊。
確保在危機期間維持主要作業的運作。
減少停工時間並加快災難復原速度。
向客戶證明擁有迅速恢復作業的能力,提升市場競爭力。
- ISO 27001 資訊安全管理系統:數位轉型下的防線
ISO 27001 增長率為 140%。臺灣是亞太區遭受網路攻擊最頻繁的國家,根據 2023 年《Global Threat Landscape Report》,2023 年上半年臺灣平均每秒遭受 1.5 萬次攻擊,總數達 2,248 億次,占亞太地區總攻擊量的 55%。這種嚴峻的資安情勢促使政府透過修訂《資通安全管理法》和《個資法》等規範,要求政府機關、金融業、關鍵基礎設施業者建立符合國際或國家資安標準的資訊安全管理制度。
在產業方面,如科技業、金融業等產業對機密數據保護需求高。隨著 AI 的蓬勃發展、物聯網嵌入式系統的發展與雲端安全需求增加,使得企業更積極導入資訊安全標準。金管會更要求符合條件的公開發行公司於 2023 年底前設立資安長或專責單位,推動資安從技術層面轉向治理層次,觸發科技與金融業廣泛導入此標準。這些因素共同促使臺灣在 ISO 27001 的占比顯著高於全球趨勢,並預期持續成長。
結論
綜上所述,面對全球複雜多變的風險挑戰,企業必須從宏觀角度審視潛在威脅,並結合臺灣本土及產業特性,找出對公司衝擊最大的風險點。透過系統化的 ISO 管理標準導入,企業不僅能夠提升治理成熟度、法規敏感度與風險應對能力,更重要的是,它能幫助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實現永續發展的宏偉願景,創造長期的永續價值。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