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司裡常聽到「稽核」,但您知道稽核室的稽核員和ISO稽核員其實差很多嗎?很多人會把他們搞混,以為稽核就是稽核,沒什麼不同。為求論述精確,本文所探討之「稽核室」,主要係指台灣公開發行公司依據主管機關規定所設置之內部稽核單位。 事實上,他們的工作目標、範圍、甚至向誰報告,都有顯著的差異。這篇文章就是要用最簡單的方式,幫您一次搞懂這兩種稽核員到底有什麼不一樣!
稽核室稽核員:可謂公司的「家庭醫生」
您可以把稽核室稽核員(常稱為內部稽核人員)想像成公司的「全科醫生」。其設立具有明確的法源依據,根據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發布之《公開發行公司建立內部控制制度處理準則》,公開發行公司應設置隸屬於董事會之內部稽核單位 。為確保其獨立性與客觀公正性,該準則明確要求內部稽核人員須為專任,且稽核主管不得兼任任何可能與稽核工作產生利益衝突或相互牽制之職務 。稽核室直接隸屬於企業的最高治理層級,即董事會或其下設的審計委員會,從而保障其運作的超然獨立地位 。
- 目的:
協助公司找出潛在問題、提升效率、預防弊端,確保公司穩健經營。他們看的是「公司整體」的營運。 - 任務:
他們的工作是全面性地稽核與評估公司整體的「健康狀況」,確保公司治理、風險管理和內部控制流程都運作良好且有效。 - 範疇:
非常廣泛,幾乎涵蓋公司所有運作,同時也包含財務流程例如:- 財務報表是否真實
- 營運流程是否效率
- 是否遵守法律規定和公司內部政策
- 公司財產、資金、設備、資訊等資產是否安全
- 甚至,他們也可以稽核公司內部其他特定流程(如ISO系統內部稽核)的執行成果與成效,確保其有效性。但稽核室稽核員是查核成效,而非執行人員。
簡單來說,稽核室稽核員是從上往下,全面檢視公司運作的獨立監督者,並且是專職負責這項工作的不可兼任其他職務。
ISO系統內部稽核人員:可謂特定領域的「專科醫生」
相較之下,ISO系統內部稽核人員更像是特定領域的「專科醫生」。他們專注於公司內特定的管理系統,例如ISO 9001品質管理系統、ISO 27001資訊安全管理系統等。
- 目的:
協助公司取得並維持ISO認證,強化特定系統穩健性,並推動個系統持續改善。 - 主要任務:
確保這些特定管理系統(如品質系統、資安系統)有按照該ISO標準的要求建立、執行,並且有效運作。他們是實際執行這些特定系統內部稽核的人員。 - 範疇:
聚焦在特定的ISO標準條文和相關流程上。如ISO 9001稽核員會稽核品質流程是否符合標準,ISO 27001稽核員會稽核資安措施是否到位。 - 權責:每個系統會委任一位「管理代表」負責管理系統,一般為公司內部該領域之主管,如品質管理系統由品保主管擔任管理代表、資安管理系統由資訊安全長擔任管理代表。
ISO稽核員是針對「特定系統」是否符合「特定標準」進行查核的執行者。
最大的不同點:他們站在公司的哪個「防線」?
用「三道防線」模型來看,就能更清楚他們的差別:
- 第一道防線:
各業務單位,日常工作的執行者,直接管理自己工作範圍內的風險。 - 第二道防線:
風險管理、法遵、品保等監督單位,協助第一道防線管理風險,制定政策和監督執行。 - 第三道防線:
獨立的內部稽核部門(稽核室稽核員),對前兩道防線的有效性進行客觀評估,直接向董事會報告。
所以,關鍵的區別來了:
- 稽核室稽核員:他們是第三道防線,是獨立的監督者,確保整個公司的防禦體系都健全。他們不會親自執行各部門或各系統(像是ISO系統)的例行內部稽核,那是第一道或第二道防線人員(包含ISO稽核員)的工作。 但稽核室稽核員會回過頭來,稽核這些第一、二道防線的稽核活動做得好不好、有沒有效,這就是他們監督角色的一部分。
- ISO系統內部稽核人員:他們通常屬於第一道或第二道防線。
- 如品保部門執行ISO 9001內部稽核,這時他們是在第二道防線,協助監督品質管理系統的運作,並實際執行該系統的內部稽核。
- 有時,業務單位為了確保符合ISO標準而做的自我檢視,也類似第一道防線的活動,由該單位人員執行稽核。
一張表快速看懂:稽核室 vs. ISO稽核員

為什麼搞懂很重要?
清楚這兩種稽核員的差異,有助於我們:
- 了解他們的目的與職權:
稽核室稽核員是來幫公司看整體健康,並且是獨立的、專職的監督者,他們有權力查核ISO內部稽核的執行狀況,但他們自己不做ISO的內部稽核;ISO稽核員則是親自動手,確認特定系統有沒有照規矩來,並且有沒有效。 - 配合稽核工作:
知道他們要看什麼,以及誰負責做什麼,就能更有效地提供協助。 - 珍惜稽核價值:
他們都不是來找麻煩的,而是幫助公司變得更好。稽核室稽核員從宏觀角度保護公司,確保所有控制(包含ISO內稽)都有效;ISO稽核員則透過實際執行,強化特定領域的專業和標準化。
他們各司其職,共同為公司的穩健發展貢獻力量。希望這篇簡單的說明,能讓您不再對「稽核室稽核員」和「ISO系統內部稽核人員」感到困惑。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