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整體而言,全球債券市場的發行額於 2021 年達到高峰並趨於穩定,而亞洲作為永續債券參與度第二高的區域 (僅次於歐洲),身在當中的臺灣,其整體發行的趨勢走向為何?將在本篇為讀者進行介紹,而在了解趨勢後,一同回到企業角度探討永續發展債券相對於一般性債券在發行上的優勢。
重點摘要:
- 永續發展債券發行額度最高的區域位於歐洲,其次為亞洲,再者為美洲
- 臺灣在永續發展債券市場的趨勢穩步向上,且 2021 年的全球疫情並未對市場造成顯著影響
- 永續發展債券的發行成本較一般性債券來的低
債券發行區域分布
從區域來看,永續發展債券發行額以歐洲拔得頭籌 ( 2 兆 7,465.521 億美元),其次則為亞洲 ( 1 兆 2,459.695 億美元),第三名則為美洲 (北美:9,380.832 億美元;南美:1,516.564 億美元)。而若以發行數量來看的話,則是以美洲居冠,尤其是北美區域,總發行 11,426 檔永續發展債券。

資料來源:https://efdata.org/
亞洲區的發行額自 2021 年急遽上升,原因或為中國的積極推動。2021年第一季,中國的綠色債券規模相較去年同期增長一倍,累計發行規模突破人民幣1萬億元(杜台莉,2021),而今年(2025 年)4 月 2 日,中國政府更首度於英國倫敦發行人民幣60億元的綠色主權債券(3 年期 30 億元人民幣,利率為 1.88%;5 年期 30 億元人民幣,利率為 1.93%),可看出對於國家綠色轉型的領導力、決心與行動。
臺灣市場趨勢
同在亞洲區的臺灣,對於永續發展債券的推行亦不遺餘力。於 2017 年 4 月即建立綠色債券買賣制度,而後陸續發展出可持續發展債券、社會責任債券及可持續發展連結債券。且歷年總發行金額皆創新高,2024 年來到1,492億元,共發行 53 檔。
以發行金額觀之,綠色債券仍是相對較高,而值得關注的是,2021 年的臺灣永續發展債券市場,並沒有因 COVID-19 疫情的衝擊,使得社會發展債券的發行額顯著提升,與全球趨勢型態背道而馳(請參考:【永續發展債券二部曲其一】全球趨勢篇),推測成因為臺灣相對國際在防疫初期的風險管理與敏捷度較高,所受衝擊較低,故債市較無明顯的反應。

資料來源:https://www.tpex.org.tw/zh-tw/bond/issue/sustainability/publish.html
永續發展債券的相對益處
知曉臺灣在永續發展債券市場逐漸向上的趨勢後,接著來談為何企業願意發行目的較為受限的永續發展債券,而不發行一般性債券即可。
財政部出刊的研究報告《綠色認證對債券信用利差之評估分析》(張士傑、陳松興、鄒佳容,2024 )指出,發行永續發展債券的企業,能夠享有綠色溢價效果,即其信用利差較低,尤其體現在一般企業與金融業中。可簡單理解為,企業針對永續發展債券所需付出的利息費用,相對於一般性債券較低,進而降低整體的發行成本。以債權人角度來看,代表投資人願意收取較低的利息收入,以支持企業執行永續計畫。需特別注意的是綠色溢價的程度高低在於債券本身或發行單位的綠色信譽 (Kapraun et al., 2021),即取決於企業本身長年在永續議題的深耕與外部環境的信任度。
為了提升綠色信譽,企業在開展永續作為時,建議以國際標準作為永續經營的基礎架構,如《 2025 領導力永續 ISO 指數報告》中所提到的,國際標準能協助企業建立具體且可驗證的制度基礎。舉例來說,企業以 ISO 9001 建立品管流程,降低產品品質瑕疵,召回率與作業成本,抑或透過 ISO 50001 提升能源效率,減低能源的無謂耗損。這些標準不僅是企業實踐 ESG 的核心工具,也有助於建立外部信任,強化其綠色信譽。而領導力企管同時在永續與國際標準領域皆有完善的輔導流程與輔導實績,協助企業透過兩大領域的雙結合,提升整體綜效。在面對法規與國際倡議的快速變革下,能夠進行綠色轉型,領先前行。
參考資料
- 【永續發展債券二部曲其一】全球趨勢篇
- 領導力企管公司 ( 2025 ),《2025 領導力永續 ISO 指數報告》
- 杜台莉(2021)。大陸大力推進綠色債券的發展。品質月刊,57(8),33-39。
- 新華社 ( 2025 ),60 億元!首筆人民幣綠色主權債券在倫敦成功發行
- 張士傑、陳松興、鄒佳容 ( 2024 )。綠色認證對債券信用利差之評估分析。財稅研究,53(1),31–72。
- Kapraun, J., Latino, C., Scheins, C., & Schlag, C. (2021, April). (In)-credibly green: Which bonds trade at a green bond premium?. In Proceedings of Paris December 2019 Finance Meeting EUROFIDAI-ESSEC.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