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水災到濕地: 成龍村與氣候共存的地方創生之路

在氣候變遷的影響之下,颱風、海水倒灌與地層下陷帶來的災害更趨嚴重,當受災後無法回復的狀態成為當地人們新的日常,沿海地區首當其衝地必須重新思考與自然共處的方式。臺灣雲林的成龍濕地,歷經幾番波折與轉型,如今以嶄新的姿態展現人與環境重新找回平衡、共生共存的可能。這不僅是一場從「被動承受」走向「主動調適」的地方實驗,更是一種對未來生活型態的思考與回應。

成龍濕地簡介

成龍濕地位於雲林縣口湖鄉,原為可耕作的農田,因地勢低窪及長期超抽地下水,導致地層下陷。經 1986 年韋恩颱風及 1996 年賀伯颱風引發海水倒灌後,農地長期淹水無法耕種,逐漸轉變為內陸型鹹水濕地。

►依據國科會資料,臺灣沿海海平面每年約上漲 0.57 公分,而雲林的地層下陷速度每年約 2.5~3 公分,為臺灣地層下陷最嚴重的地區之一。

▼2025「成龍濕地流動藝術饗宴」以大地為舞台,發展出專屬於當地的環境劇場。

(圖片來源:雲林縣政府

成龍濕地發展時間軸

Before 1986|農村時代

  • 傳統農耕:稻米、甘蔗、地瓜、花生

1986 & 1996|轉變契機

  • 颱風 + 地層下陷 → 海水倒灌
  • 農地長期淹水 → 無法耕種

2005|生態轉型

  • 林務局推動「生態休耕補貼」
  • 鼓勵農民停耕,支持生態自然發展

2009|社區參與起步

2010|藝術與環境結合

  • 「成龍濕地國際環境藝術計畫」
    藝術家駐村 × 小學課程 × 社區參與
    帶動社區跨世代共同參與改善濕地環境

2015|社區再出發

  • 成龍社區發展協會改組
  • 擴大關懷長者與孩童

2017|在地照護起步

  • 社區長照據點成立
  • 以社區廚房人力為基礎運作

2018|永續肯定

2019|濕地升級

  • 約 6 成土地持有人同意
  • 成龍濕地登錄為「國家重要濕地」
  • 面積達 56 公頃

未來|To Be Continued...

  • 社區與濕地的故事仍在持續發展中

氣候調適的三重面向 成龍濕地的地方實踐

過去的農地因海水倒灌與地層下陷而變得無法耕作,但當地並未放棄,逐步轉以生態保育為根本,結合藝術參與、社會關懷,來推動社區轉型;成龍濕地逐漸發展出一系列獨特且具韌性的應對策略。

首先是 2005 年林務局推動的「生態休耕」政策,讓濕地得以自然恢復;接著於 2009 年至今,當地多年來致力於社區培力與環境教育、發展國際環境藝術計畫,引入藝術家與學生參與濕地再生。近年來,成龍社區更進一步關注高齡化與教育資源不足等議題,結合濕地保育工作,不僅吸引青年回流、更凝聚社區力量,發展長照據點與社區廚房等社會支持系統。

【一】生態:從災區變綠地

  • 利用濕地生態調節水資源、防災減災
  • 引入水鳥、紅樹林等自然復育行動
  • 外部資源:地方社區與環保團體、生態研究機構等合作單位

【二】藝術:創造地方新想像

  • 以「成龍濕地國際環境藝術節」為例,融合自然與藝術創作
  • 使用漂流木、廢棄物等材料作為裝置藝術,提倡環境教育與永續觀念
  • 吸引外地觀光人流,形成生態旅遊與文化觀光融合的新模式

【三】社會關懷:由下而上的社區動員

  • 從兒童教育開始,凝聚在地居民參與濕地保育與導覽工作
  • 學校、志工、青農加入保育與導覽行列
  • 提供兼職與季節性就業機會,回應人口外流與農漁村超高齡化問題

氣候調適的多樣現場 展開與都市、水、農田的對話

成龍濕地作為內陸型鹹水濕地,其轉型歷程展現土地利用與生態保育之間的調適智慧,也成為國家氣候變遷調適計畫的重要示範場域之一。以其為例,也充分地演示了無論是「以自然為本的解決方案(NbS)」、或者「社區為本調適(CBA)」,皆為回應氣候變遷的關鍵策略。

類似的實踐不僅發生在濕地,臺灣其他地區亦發展出多元的在地調適行動,持續擴展與氣候共存的可能性。

  • 臺中市「海綿城市計畫」

為應對極端降雨與都市熱島效應,臺中市推動「海綿城市」計畫,透過建設多功能智慧型雨水花園與滯洪設施,提升都市排水與保水能力,改善微氣候,並結合生態教育功能。

  • 高雄市「都市熱島緩解措施」

高雄市針對極端高溫趨勢,推動公園綠化與綠建築設計,並規劃木構造建築與都市風廊,降低都市熱島效應,提升建成環境的調適能力。

  • 澎湖縣「水資源回收與再利用」

澎湖縣因應乾旱與水資源短缺,規劃建置水資源回收中心與再生水廠,提升水資源儲蓄能力,降低乾旱衝擊,確保供水系統的韌性。

  • 臺東縣「農業生產與生物多樣性保護」

臺東縣針對自然脆弱度進行評估,並推動農業生產與生物多樣性保護措施,落實鄉村地區整體規劃,強化農業與生態系統的調適能力。

▼台中市府公共工程強調「海綿城市」功能

(圖片來源:台中市政府

積極應對氣候變遷,轉型找到新價值

在氣候變遷的劇烈衝擊之下,「與水共存」對成龍濕地來說不再只是選擇,而是現在與未來的生存之道。這片曾因災害而被水淹沒的土地,透過時間、智慧與社區的集體行動,將災後之地轉為希望場域,讓自然、藝術與人心重新匯聚在一起。

氣候變遷不僅帶來風險,也開啟地方重新思考土地、治理與共生關係的契機——從災害中創生,以生態為起點,結合人文與社會網絡,重新踏出地方再生的步伐。

地方創生的角色與意義

什麼是「地方創生」?

  • 以在地資源為基礎,導入創新機制,回應人口、產業、環境衝擊
  • 聚焦「人留下來、地活起來」的永續發展模式

成龍濕地的地方創生實踐

  • 結合環境教育、社區經濟、藝文參與,建立自我造血能力
  • 成為地方居民重返土地、重新建立地方認同的平台

這不只是單一社區的故事,而是一場從泥濘中生長出的地方實驗,同時也在提醒我們:唯有理解土地、擁抱改變,地方才能走出自己的調適之路。當越來越多社區投入行動、建立起因應氣候變遷的韌性網絡,「地方創生」將有機會成為推動永續轉型的在地力量,讓地方重新找回與環境共好的價值與未來。

COMMENTS

名稱

五十道問題,13,其他,17,社會責任驗廠/供應鏈安全,36,食品安全,58,溫盤,41,資訊安全,28,環境永續,24,顧問觀點,84,ESG,73,FMEA,48,IATF與車用標準,31,ISO 13485&醫療器材,22,ISO 9001,34,ISO/IEC 17025,3,OH&S職安衛,23,QC080000,1,RBA(EICC),8,
ltr
item
ISO 顧問職人: 從水災到濕地: 成龍村與氣候共存的地方創生之路
從水災到濕地: 成龍村與氣候共存的地方創生之路
https://blogger.googleusercontent.com/img/b/R29vZ2xl/AVvXsEg-fiJdVpf1hz2kAvdmf-4RwaIA6KXIzqacXYffGXLf33b6pKmP39ScGWegnSZHD2BIhkp_mmi9LRCMeilZkTbfiR3ZNQ5lSvs-G7k9oMbSfOvYitiQUK-ibPrbuESf5PFcLNDehUy3djBLGF85yMlaFFdPpPW7bkWIzjIX4vzAKnXdMhrorGLlAGlzS2Wp/s16000/%E5%BE%9E%E6%B0%B4%E7%81%BD%E5%88%B0%E6%BF%95%E5%9C%B0%EF%BC%9A%20%E6%88%90%E9%BE%8D%E6%9D%91%E8%88%87%E6%B0%A3%E5%80%99%E5%85%B1%E5%AD%98%E7%9A%84%E5%9C%B0%E6%96%B9%E5%89%B5%E7%94%9F%E4%B9%8B%E8%B7%AF.png
https://blogger.googleusercontent.com/img/b/R29vZ2xl/AVvXsEg-fiJdVpf1hz2kAvdmf-4RwaIA6KXIzqacXYffGXLf33b6pKmP39ScGWegnSZHD2BIhkp_mmi9LRCMeilZkTbfiR3ZNQ5lSvs-G7k9oMbSfOvYitiQUK-ibPrbuESf5PFcLNDehUy3djBLGF85yMlaFFdPpPW7bkWIzjIX4vzAKnXdMhrorGLlAGlzS2Wp/s72-c/%E5%BE%9E%E6%B0%B4%E7%81%BD%E5%88%B0%E6%BF%95%E5%9C%B0%EF%BC%9A%20%E6%88%90%E9%BE%8D%E6%9D%91%E8%88%87%E6%B0%A3%E5%80%99%E5%85%B1%E5%AD%98%E7%9A%84%E5%9C%B0%E6%96%B9%E5%89%B5%E7%94%9F%E4%B9%8B%E8%B7%AF.png
ISO 顧問職人
https://isoleader.blogspot.com/2025/08/blog-post_24.html
https://isoleader.blogspot.com/
https://isoleader.blogspot.com/
https://isoleader.blogspot.com/2025/08/blog-post_24.html
true
6368582460553403133
UTF-8
Loaded All Posts Not found any posts VIEW ALL Readmore Reply Cancel reply Delete By Home PAGES POSTS View All RECOMMENDED FOR YOU LABEL ARCHIVE SEARCH ALL POSTS Not found any post match with your request Back Home Sunday Monday Tuesday Wednesday Thursday Friday Saturday Sun Mon Tue Wed Thu Fri Sat January February March April May June July August September October November December Jan Feb Mar Apr May Jun Jul Aug Sep Oct Nov Dec just now 1 minute ago $$1$$ minutes ago 1 hour ago $$1$$ hours ago Yesterday $$1$$ days ago $$1$$ weeks ago more than 5 weeks ago Followers Follow THIS PREMIUM CONTENT IS LOCKED STEP 1: Share to a social network STEP 2: Click the link on your social network Copy All Code Select All Code All codes were copied to your clipboard Can not copy the codes / texts, please press [CTRL]+[C] (or CMD+C with Mac) to cop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