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動永續策略,很多企業會碰到一個現實問題:外部環境變化太快,政策、科技、供應鏈、利害關係人的要求,都在動態改變。這時,有人會問:「既然永續策略必須不斷修正,那為什麼還要花這麼多心力去制定呢?」
我們可以引用我們的國粹—麻將—來比喻這件事。
起手條件不同,策略藍圖自然不同
打麻將時,每個人的起手牌都不一樣,有人拿到一手「好牌」,有人則是一手「爛牌」。推動永續也是如此:有的公司因特別的原因(如老闆的意志),長期關心特定領域,在社會公益上積累不少名聲,有些公司則長期為股東負責,追求最大利潤,因此在社會公益上甚少著墨,暮然回首發現自己在社會公益議題的項目上繳了白卷。其實,每家企業的「永續藍圖」必須根據自身條件設計,而不是盲目模仿別人。這份藍圖不是遙不可及的理想,而是當下每個永續決策的指引。至於要參考同業,則需要考慮每間公司自身的優勢與資源是什麼。
環境變化,藍圖也要跟著變
在麻將桌上,別人打出的牌(環境)和你手中的牌(條件)會不斷變化。
永續策略同樣如此:外部會有新的法規、投資人的 ESG 壓力、消費者需求轉向,內部也會有資源、技術、人力的增減。
這意味著,原本追求的「胡牌型態」(永續目標與行動路徑)可能需要改變。策略藍圖更新後,執行方法和優先順序也要隨之調整。
觀察「牌桌」與「手牌」是日常功課
打麻將的高手會隨時觀察牌桌(外部環境)和自己的手牌(內部條件)。
永續經營也是如此:你必須持續追蹤外部永續趨勢與競爭者動向,並檢視自身 ESG 績效、數據管理能力、內部文化成熟度。只有這樣,才能判斷是否該修正永續策略藍圖,避免盲目跟風或錯失時機。
必要時,敢於「拆掉重練」
在牌局中,有時眼看就要胡牌,但如果環境巨變(如關鍵牌被碰、槓、打掉),就要會果斷換打法。
永續路上也是如此。最近台灣企業面對國際關稅政策變動,以及匯率的劇烈波動,有些出口導向公司發現原本的綠色投資與市場布局節奏需要重排——原本計畫先衝歐洲市場的,可能要改成加強區域內供應鏈韌性,甚至暫緩某些國外擴張,先把資源投入在提高製程能源效率、優化碳盤查系統,確保無論關稅或匯率怎麼動,都能保有競爭力。這就像在麻將桌上,看到原本期待的牌型破局,馬上轉守為攻或改換另一套打法。
競爭對手的「打法」也是環境的一部分
麻將桌上,不同對手的風格與策略會影響你出牌的選擇。
永續策略也是如此:你需要觀察競爭者如何布局碳管理、循環經濟、供應鏈責任,甚至洞察他們的決策風格與品牌定位。這能幫助你預測他們的動作,進而調整自己的永續步調與差異化方向。
目標組合影響策略取向
牌桌上,有人求穩、有人敢衝;有人偏防守,有人喜歡冒險。
企業永續的目標組合也一樣——有些公司以符合法規為主,有些公司追求 ESG 排名,有些則想以永續創新搶市場。目標不同,策略與資源分配自然不同。
運氣無法控制,但過程可以優化
打麻將時,運氣永遠佔一部分;永續推動也會受到外部不可控因素影響。但高手知道——雖然結果不能全控,過程可以用心經營。
持續分析、規劃、調整策略,不保證每一步都成功,但能大幅降低失敗的機率。長期下來,勝算一定會提高。
結語
永續如麻將,勝負看長局
不管是麻將還是永續策略,關鍵都在於:一開始要有清晰藍圖,過程中要持續觀察並靈活調整,必要時敢於重設方向。短期輸贏不重要,長期生存並穩定獲利 才是企業最終的勝利。
參考資料:司徒達賢(2024)策略管理講義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