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著氣候變遷議題升溫,全球會展產業在追求經濟效益的同時,亦需承擔環境與社會責任。經濟部國貿署依據《臺灣會展產業永續白皮書》,永續會展在台灣已成為產業發展關鍵方向,核心挑戰在於如何減少碳排放、落實ESG行動,並與國際接軌。在此背景下,ISO 20121:2024 活動永續管理系統與會展碳排計算機成為兩大重要工具,協助業界建構具體且可衡量的永續實踐模式。
ISO 20121: 2024 的核心精神
ISO 20121 最早於2012年推出,2024年新版標準更強化了「全生命週期」與「利害關係人參與」的概念。它要求活動主辦方在規劃、執行到檢核各階段,導入Plan-Do-Check-Act(PDCA)循環,以確保永續議題融入活動決策中。新版亦更明確連結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並與企業 ESG 管理框架對接,使活動不僅是一次性事件,更是推動社會與環境價值的契機。
對會展產業而言,導入 ISO 20121 有三大效益:
- 減碳與合規:標準提供系統化工具,協助業者遵循各國淨零法規及碳邊境稅等新規範。
- 品牌與國際競爭力:獲得國際認證的活動更具信譽,能吸引國際買主與合作夥伴。
- 風險管理與創新:藉由永續策略,降低能源、廢棄物與交通等風險,同時催生綠色解方,例如低碳展台、循環物料與數位化服務。
會展碳排計算機特色
▼會展碳排計算機 / 取自經濟部國貿署的臺灣會展網|MEET TAIWAN

根據《永續會展指南》,展覽與會議的碳排主要來自與會者交通(約占9成),其次為場館用電、餐飲與裝潢材料。因此,單純倡導節能或減廢並不足夠,必須有一套能夠精準盤查的工具。
會展碳排計算機應運而生,它依循溫室氣體盤查議定書(GHG Protocol)與 ISO 14064 標準,設計出針對會展活動的排放模型。使用者只需輸入人員交通方式、住宿天數、餐飲型態、場館用電與展覽裝潢等資料,便可自動計算出範疇一至範疇三的碳排放量。
此外,計算機不僅是數據工具,更可做為決策輔助:
- 提供不同方案的碳排比較,例如虛實整合會議與全實體活動的排放差異。
- 預測減碳潛力,讓主辦單位能設計更低碳的路線,例如改採在地食材、提供碳抵換交通方案。
- 作為報告依據,協助主辦方編制 ESG 或 IFRS S2 財務揭露文件。
國際趨勢與台灣實踐
《活動產業淨零排放路線圖》指出,全球活動產業承諾於2050年前達成淨零排放,並在2030年前減排50%。交通與住宿是碳足跡最大來源,數位化與混合型會議則提供了新機會,但仍需結合場館綠能與供應鏈合作,才能真正落實系統性減碳。
台灣方面,經濟部自2013年推動綠色會展計畫,逐步從《綠色會展指南》進化至《永續會展指南》,並於2022年推出「綠色好夥伴」計畫,建立在地永續案例庫。未來,若能廣泛導入 ISO 20121:2024 並搭配會展碳排計算機,將可使台灣在國際舞台上展現更具體的永續承諾,並吸引國際企業將台灣作為示範平台。
顧問總結
ISO 20121:2024 與會展碳排計算機的結合,標誌著會展產業邁入數據化、科學化的永續管理新時代。它不僅幫助業者有效減碳,更能將永續成果轉化為透明可信的財務揭露與品牌價值。未來,隨著全球 ESG 規範趨嚴,能善用這兩大工具的會展業者,將在永續轉型浪潮中佔得先機。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