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11月初「CCPI 2022結果報告」發布後,有關我國的評分與排名,持續帶來不少的討論與爭議;儘管 CCPI 錯誤引用台灣資料與數據,導致評比結果未盡理想,然而,我們仍能從報告中看見各個關鍵國家或地區的氣候政策制定情形、目標設定,和 CCPI 今年對於「淨零目標」的調查分析結果,進一步深入理解國際對於低碳轉型的期待,及設定淨零目標、確實執行的重要性。
全球主要國家與台灣鄰近國家近3年的 CCPI 排名與氣候績效?
為能有效掌握各關鍵經濟體與台灣鄰近國家的 CCPI 排名情形與氣候績效,本篇將聚焦歐盟、美國、中國、日本、南韓及菲律賓等國家或地區進行觀察。
透過顧問職人所彙整的近3年 CCPI 排名表可得知,今年新加入的菲律賓排名第23,表現與歐盟旗鼓相當;此外,除了美國的排名有顯著的進步外,其他國家的排名均因3個國家的新加入(新增菲律賓、哥倫比亞與越南)、減碳政策不夠具體、氣候績效與2030年設定目標不符合《巴黎協定》的目標路徑、燃煤汰除規劃不夠積極等因素而呈現明顯退步。
▼ 關鍵國家與鄰近各國近3年 CCPI 排名情形
|
2020年 |
2021年 |
2022年 | |||
台灣 |
59 |
- |
57 |
↑2 |
60 |
↓3 |
歐盟 |
22 |
- |
16 |
↑6 |
22 |
↓6 |
美國 |
61 |
- |
61 |
- |
55 |
↑6 |
中國 |
30 |
- |
33 |
↓3 |
37 |
↓4 |
日本 |
51 |
- |
45 |
↑6 |
45 |
- |
韓國 |
58 |
- |
53 |
↑5 |
59 |
↓6 |
菲律賓 |
- |
- |
- |
- |
23 |
- |
- 歐盟:
歐盟在溫室氣體排放、再生能源發展、能源使用與氣候政策等4大面向的指標表現屬於中等;其完善的氣候、能源相關法律政策與相關配套是其名列中上的主因;至於今年的整體排名之所以退步 6個名次,可歸咎於歐盟對於化石燃料(特別是燃煤與天然氣)的淘汰期程不夠明確、2030年的再生能源目標與巴黎協定升溫控制路徑差異過大,以及會員國的當責感不足、低碳政策實施力道太低等因素。 - 美國:
美國在4大指標面向的排名均屬低等或非常低的成績,主因美國當局政權轉變,使其氣候政策一直處於不確定的變化狀態,以及國會的分歧等,均是造成實施氣候行動的重大障礙;此外,不論是人均溫室氣體排放量,或是其政策與增溫幅度遠低於 2℃路徑的中程目標有所偏離(中程指2030年)、低碳基礎建設不足、不明確的燃煤汰除計畫等都是其評分低落的主因。 - 中國:
中國在 4大面向中僅氣候政策被評為高等(全球排名13,亞洲排名第1),其餘面向均屬中下等級;該國顯示出強烈的氣候政策野心,並規劃出清晰的目標及進程,如公開宣示將於 2030年達到碳排峰值,並於 2060年達成淨零目標;更在 2021年的「十四五規劃」當中,提出 2060年要將化石燃料的比例降至 20%以下;然而,儘管其再生能源發展及碳交易制度上的有目共睹,專家學者仍指出中國淘汰燃煤的速度還是太慢,且部分政策有偏離終止燃煤目標的情形。 - 日本:
日本僅能源使用方面的排名屬於中等,其餘面向則屬低等以下;目前該國已承諾 2030年的碳排量相較於 2013年需降低 46%,並在 2050年達成碳中和,然相關承諾仍缺乏明確的實施計畫,且預估到 2030年其電力結構中仍會包含燃煤電力;專家建議日本須導入碳定價制度、擴大再生電力與電網的投資、停止興建燃煤電廠,並著手規劃汰除燃煤的具體進程。 - 韓國:
韓國在各方面的指標都屬於低等或非常低的級別;該國已於今年8月承諾 2030年的碳排量相較於 2018年應減少 35%,且其於 2015年導入的碳交易制度也已正式邁入第三階段(2021-2025年),即每年免費排放配額降低 10%,然而,上述承諾與政策均被專家批評完全不符合升溫幅度不超過 1.5℃的減排路徑。此外,像是尚未公布汰除燃煤的具體期限、現仍持續興建燃煤電廠、複雜的再生能源憑證制度與電網結構、國營公共事業對其資產保護等等問題,都是阻礙韓國低碳轉型,並且排名低落的原因。
其中值得鼓勵的是,身為海外燃煤投資的第三大國,韓國總統文在寅已在2021年4月宣布停止再將公共資金投注於海外燃煤電廠。 - 菲律賓:
除了氣候政策的表現較為不佳外,菲律賓在溫室氣體排放、能源使用與再生能源等面向均排名中上;深究其氣候政策,儘管該國已於今年承諾 2030年將溫室氣體排放量相較於 2010年將減量 75%,以及提升再生能源占比至 35%,並會逐步汰除燃煤電廠,然而,對於規劃於 2030年之前將增建的燃煤專案(約超過7 MW)則不因此受到影響。
此外,其國家自定貢獻(Nationally Determined Contributions, NDCs)目標僅有 2.71%是無條件承諾,其餘則以需取得國際資金援助為達成前提;且相關承諾均缺乏明確計畫及作法,需更加強制定實務規劃。
有多少國家已做出淨零承諾? 國際間對於淨零目標的支持度?
截至2021年10月為止,全球已有 59個國家對淨零目標做出承諾,其溫室氣體排放總合約占全球排放的 63%;報告指出,若各國都將淨零排放設為政策目標,並確實執行相應措施,則可望於 2100年時將升溫幅度控制於 2.0℃~2.4℃之間。
要了解一個國家對於淨零目標的支持程度,可透過其所設定的目標強度來評估,如德國聯邦憲法法院今年 4月判決《聯邦氣候保護法》應提高其 2030年中程目標的強度,並在 2022年底前完成修法;歐盟也在今年將 2050淨零目標納入《歐洲氣候法》中,丹麥甚至早在 2020年便在淨零目標入法的議題上,取得議會一致性通過與支持;此外,南韓、加拿大、日本與紐西蘭等國也已先後提出淨零承諾。
整體而言,約有 85%的國家認為設定淨零目標確實有助於提升減排意識;然而,一個有效的淨零目標,是必須不斷地設定相對應的短中期目標與相應政策措施的,否則將淪為逃避展開實際行動的「漂綠」行為而已。
▼ 國際間支持淨零目標的程度 (顏色愈淺表示愈支持,顏色愈深表示愈反對)
不支持淨零目標的原因?不願承諾淨零目標的比例?
反方觀點除了單純的反對低碳轉型外,也有可能是認為淨零目標與該國既有的減排政策初衷,或與發展規劃相互衝突,例如印度;此外,目前仍約有 47%左右的國家不願承諾淨零目標。
就單一國家來看,境內反對淨零聲浪較高的國家多半是因為產業因素,如開採化石燃料的俄羅斯,或是屬於人均排放量較高的國家,如美國與加拿大;然而,上述國家對於淨零目標的支持度也相對偏高,也就是呈現兩極化的走向。
設定淨零目標 v.s 真正達到淨零排放?
有部分觀點指出,有時太過專注於是否作出淨零承諾,反而忽略了能夠實質達成的機率,因為有些淨零目標是建立在過於樂觀的前提之下,且未實際考量各個產業的減排實務困難而做出的,如極度仰賴農業的阿根廷就是一例;另外,挪威的化石燃料開採業也對該國的淨零承諾抱持懷疑態度,因為新興的油田與天然氣田在 2050年前都將不斷地繼續開採。
對於淨零目標的疑慮,多數仍以缺乏具體的短期措施、未能周全評估其可行性,以及過度仰賴二氧化碳的移除與抵銷為核心。
▼ CCPI 調查了 205名分別來自 60個國家的相關專家,顯示國際間對於淨零目標的抱持態度
顧問職人最後總結
看完落落長的國際氣候政策與淨零目標的設定情形後,相信大家都有注意到,不論是政策法規、經濟金融、科技技術等領域的低碳轉型已是勢在必行,企業組織若想在這股氣候浪潮中站穩腳步,建議可先執行溫室氣體盤查作業(導入 ISO 14064-1),接著透過氣候相關財務揭露(TCFD)進行風險機會的鑑別分析,進而細算公司產品服務的碳足跡,以因應我國修法在即的《氣候變遷因應法》。
想要了解更多或有任何疑問,都歡迎您 直接下方處留言 或 撥打免費專線:0800-222-007 與我們聯繫。
------
延伸閱讀: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