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NFD:三個操作化步驟
根據顧問觀察與建議,企業於TNFD導入可分為三個操作化階段:「盤點」、「鑑別」、「因應」,建立與分析自然環境變化對企業可能帶來之風險與機會,三階段同時也與LEAP法重疊,可滿足TNFD對自然相關風險機會揭露形式之要求。接下來顧問將對於三個步驟執行內容作重點說明。

▲ 圖一:操作化步驟與LEAP對應階段
STEP 1. 盤點-揭露營運場址與自然環境鄰近性
首先,執行TNFD最初也是最重要的工作為盤點企業營運場域,企業可透過盤查階段了解營運場址周遭之自然資源種類,生物多樣性,以及文化保留區分布情形,以利後續評估企業營運對環境影響,或自然保護區及自然環境之變化對企業之衝擊。此外,營運場域不限於總部與工廠位置,更需涵蓋上下游供應鏈之廠商所在位置與其周遭自然/文化環境。
以國內某集團工廠作為例,透過盤點結果可以得知自家與供應商之工廠與重要自然環境場域接壤情形,並作為後續風險/機會鑑別的基礎。


▲ 圖二:食品廠與供應商周遭自然相關場域分布情形(圖源:國土測繪服務雲)
STEP 2. 鑑別-發掘企業自身相關的自然風險與機會
盤點完營運據點與上下游供應商後,再來則是要鑑別企業依賴之自然資源與生物多樣性服務,以及營運過程中可能對外部環境造成負面影響之項目,進而推導出自然相關之風險與機會。而在鑑別企業依賴的自然資源與影響的環境方面,企業可參考由TNFD發布的 行業指引,透過直接引用官方鑑別結果的方式,並搭配STEP 1的盤查結果檢視實際依賴/影響的自然資源,降低導入TNFD的時間與人力成本。▲ 圖三:TNFD行業準則直接指引企業應注意的自然資源項目(圖源:食物與農業行業指引)
了解對自然資源依賴/影響後,下一步則是產出與發想依賴/影響相關的的風險/機會項目。企業可透過內部永續專責單位討論或問卷設計與發放的方式,討論可能的風險與機會,進而鑑別出自然相關「轉型風險」、「實體風險」、「機會」議題,並進一步對鑑別結果訂定行動方案與因應作為。企業在訂定自然相關風險機會因應作為時,應隨時注意在企業營運與供應鏈服務對內(財務)與對外(衝擊)的財務影響;若不管理這項風險或布局機會,對公司原物料供應、聲譽、市場機會會有多少金額的影響?

▲ 圖四:自然相關風險機會議題鑑別過程
STEP 3. 因應-依據風險/機會鑑別結果,提升管理作為
企業了解自身相關之自然風險與機會後,下一步可對於鑑別結果訂定因應策略與應達成目標。顧問建議可嵾考由科學基礎目標網路(SBTN)組織設計的AR3T架構,逐步提升自然相關管理作為。AR3T透過三大要求,可指引企業完善因應TNFD在績效指標與目標短、中、長期之擬訂。
▼ 表一:AR3T架構與顧問之目標規劃設定建議

圖源:SBTN官方網站
▼ 表二:AR3T架構範例
期程 | 議題 | 目標 |
短、中期 | 減少水資源耗用與汙染排放 | 完善全廠汙水處理設備,確保排放水數值均低於法律規範X%。 打造水回收設備,每年逐年提升X%的水回收率。 |
中、長期 | 周遭環境生態復育 | 與公民團體合作並投入XX萬經費,復育營運所在縣市保育類動物。 |
持續性 | 原物料供應商管理 | 落實XX%原物料之盡職調查作為,確保物料供應對所在地無/減少破壞自然環境。 |
最後,企業可將上述工作與結果彙整成報告書,呈報董事會議審閱,並定期揭露於官網中,檢視與精進資料蒐集方法學與績效設定之合理性,持續強化報導內容。
總結
本篇文章分享一套簡易的TNFD導入步驟,適合首年編製自然相關財務資訊之對象使用,並逐年提升自然風險/機會因應管理,以及資訊揭露管理等作為。後續顧問也將持續延伸分享如何在企業內部推動TNFD的方法,以及企業如何創造自然正向(Nature Positive)的步驟,讓企業持續透過永續領域精進,維持企業營運韌性。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