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F%BC%9A2025%20%E6%B0%B8%E7%BA%8C%E5%A0%B1%E5%91%8A%E6%96%B0%E8%A6%8F%E8%88%87%E8%B6%A8%E5%8B%A2%E4%B8%80%E8%A6%BD.jpg)
隨著全球對 ESG(環境、社會、治理)議題的重視,各國監管機構紛紛加強企業永續資訊揭露的規範。台灣也不例外,金管會、櫃買中心與證交所針對上市櫃公司的永續報導要求正逐步升級、擴大範圍,確保企業在揭露 ESG 資訊時具備更高的透明度與可信度。
2025 年起,所有上市櫃公司(包含資本額未達 20 億元者)均需編製永續報告書,並遵循 GRI 報導準則(GRI Universal Standards 2021)、TCFD 氣候相關資訊進行資訊揭露。此外,食品工業、餐飲收入50%以上、化學工業、金融業以及實收資本額 20 億元以上之水泥工業、塑膠工業等 14 項特定產業需採用永續揭露指標進一步揭露相關 ESG 資訊,確保報告內容符合產業特性,報導產業關鍵議題。
2025 年主要新規重點包括:
- 董事會監管加強:
企業申報的永續報告書宜經董事會決議通過,以提高治理單位對 ESG 事務的重視。(鼓勵性質,尚未強制) - 全體適用:
2025 年起,所有上市櫃公司均需編製永續報告書,不再限於特定規模的企業。影響範圍約有 1,800 多家企業。 - 強化 ESG 指標揭露:
依據 GRI(全球報告倡議組織)標準進行編製,14 類特定產業需進一步強化永續揭露指標(SASB 台灣落地版本),其餘產業也建議參考 SASB(Sustainability Accounting Standards Board,永續會計準則委員會)行業準則進行報導。 - 氣候專章納入:
企業須揭露溫室氣體盤查結果、減碳目標、策略與行動計畫,以回應全球對氣候變遷資訊透明度的要求。
即金管會參考 TCFD 設計的 9 項問題,在年報與永續報告書皆要求專章揭露。(《公開發行公司年報應行記載事項準則》附表2-2-3、永續報告書《永續報告書作業辦法》附表2) - 申報期限統一:
所有企業須在 8 月底前完成永續報告書申報,以確保資訊揭露的即時性。
![]() |
表 1:永續報告書規範對象與應加強揭露項 |
註1 : 上櫃公司編製與申報永續報告書作業辦法附表二(其中溫室氣體盤查及確信情形與減量目標、策略及具體行動計畫,依其產業及資本額規模分階段適用,同年報規定)。
註2 : 上櫃公司編製與申報永續報告書作業辦法附表一之一至附表一之十四。
註3 : 全體上櫃公司皆可自願參考永續會計準則理事會(Sustainability Accounting Standards Board,SASB)準則揭露行業指標資訊及SASB指標對應報告書內容索引。
(資料來源:證券櫃檯買賣中心)
未來永續報導趨勢與影響:
1. IFRS S1/S2 永續揭露準則即將接軌
2026 年起,台灣將分三階段導入 IFRS(國際財務報導準則)S1/S2,於年報設立永續專章,進一步提升 ESG 資訊與財務報表的整合性。這意味著企業未來的永續報告將與財務資訊更緊密連結,不僅僅是單純的非財務報導,而是影響投資決策的重要依據。企業應提前準備,確保 ESG 資訊能夠符合 IFRS 的標準,避免因資訊揭露不完整而影響投資人信心。
![]() |
圖1:未來 IFRS 接軌時程 |
(圖片來源:推動我國接軌IFRS永續揭露準則藍圖)
2. 資訊品質控管
為避免漂綠(Greenwashing)疑慮,確保永續報導資訊的準確性,未來將更看重永續報導資訊的品質控管,在年報導入 IFRS 準則進行永續資訊專章揭露後,如果發生揭露不實的情況,根據《證交法第 174 條》規定,將可處一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 2,000 萬元以下罰金。
公司未來在蒐集與發表永續相關資訊時,可留意以下三點:
- 報導邊界:需與合併財報一致。
- 資訊檢驗:需經內稽內控機制檢驗,並建議尋找第三方機構查核或確信,呈報董事會通過,透過內外雙重把關,確保揭露內容準確真實,提升報導的可信度。
- 發行方式:於股東會年報中報導相關內容,與財報資訊同時發行。
3. 近年重點關注風險與重大主題
領導力顧問建議,企業在進行 ESG 資訊揭露時,需從企業營運考量出發,關注對企業來說真正重要的關鍵議題,以及辨識多元的風險機會,以幫助公司轉型、調整商業模式,達成永續發展。包括 2024 年台灣企業關注的重大主題排名,以及 2025 全球風險調查中的短期與長期風險排名,都是企業在評估未來營運規畫時可以參考的資料。
從資料上可以看出近十年的長期風險主要在於環境議題,例如氣候變遷與極端氣候事件、自然資源短缺或生態系崩潰等,另外因應 AI 及數位化等資訊科技發展,假訊息、網路攻擊事件等資訊安全管理也成為近期各企業需要優先關注的議題。而地緣政治造成的經濟及社會影響,也成為供應鏈穩定性的一大隱憂。
這些議題都是企業在評估風險衝擊時可以考量的面向,鑑別風險的重大程度、財務影響程度,以及制定因應措施以預防未來可能的損失。
![]() |
圖2:台灣企業近三年重大主題排名 |
註:分析範疇為 2022 年與 2023 年皆以當年度臺灣永續報告書出版數量,2024 年以臺灣資本額20 億以上之上市櫃企業與金融業為主。
(圖片來源:CSRone 永續智庫《2025 臺灣暨亞太永續報告現況與趨勢》p.12)
![]() |
圖 3:2025年全球風險排名 |
(資料來源:World Economic Forum《Global Risks Report 2025》)
企業應持續追蹤國際 ESG 規範的發展,如 IFRS S1/S2、GRI 重大主題準則、SASB 行業標準等,並根據最新趨勢調整報導架構。此外,企業可透過參與產業論壇、永續評鑑機構等方式,了解市場動態並提升 ESG 競爭力。
結論
總括來說,未來企業在進行永續資訊報導時,除了遵循主管機關要求的法規、報告標準外,也需要將 ESG 思維融入到營運策略中,強化公司及供應鏈永續管理,以確保在全球永續趨勢中保持競爭優勢,提升企業長期價值。
延伸閱讀: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