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深入了解 GHG Protocol 範疇三的 15 個類別與其定義後(延伸閱讀:【閃電洞悉】範疇3盤查核心密碼!一次破解所有重點!(上)),您或許已對企業的潛在排放源有了初步的掌握。現在,是時候將這些認識轉化為實際行動了!本專文將詳細解構範疇三各類別的量化方法,協助您選擇最適合的計算途徑,讓看似複雜的範疇三盤查工作,也能變得清晰且具體可行。
碳排指南針:範疇三量化方法,指引企業邁向淨零未來
範疇 3 每個類別均有多種計算方式可使用,可以依下列原則選擇適當的計算方法:
- 活動資料的可取得性。
- 每個範疇 3 類別的總排放量中,哪一些「排放源」貢獻最大。
並搭配初級和次級資料進行範疇3排放量的計算
- 初級資料:直接向供應商或客戶索取,來自他們實際營運活動的排放數據
- 次級資料:無法直接取得對方數據時,用來估算排放量的資料。例如產業平均排放數據、財務數據與代理資料。
以下表格為整理各個類別的計算方法:


範疇 3 排放揭露的核心要點
計算出範疇 3 之排放量後,需要將其揭露出來,針對範疇 3 類別有哪些資訊是必要揭露的,在這邊一併整理出來提供給大家。
總體揭露要求
- 說明所選定的營運(報告)邊界,並列出範疇3所涵蓋的類別
- 列出排除於盤查之外的類別和活動,並說明理由
- 依範疇 3 類別分別報導其排放
範疇 3 揭露要求
- 計算排放的資料來源與種類
- 所揭露之排放資料的資料品質
- 使用的方法學、分配方法與假設情境
- 從供應商或價值鏈夥伴取得的計算排放百分比
邁向淨零:GHG Protocol 範疇 3 與 ISO 14064-1、IFRS S2 的整合之路
《範疇 3 溫室氣體盤查作業參考指引及常見問答集》針對範疇 3 各類別的 碳排放提供了多樣且實用的計算方式,旨在協助企業更精準地量化排放量。此專文已彙整常見計算方法,讓您能快速掌握重點並在實務操作上更有方向。
若您的企業面對複雜的供應鏈、跨國作業或有特定產業特性,歡迎聯繫領導力企管,我們能提供更深入的實務建議與輔導協助。
在最終回專文中,我們將深入解析 GHG Protocol 範疇 3 排放源與 ISO 14064-1 排放源之間的關聯性,並詳細說明 IFRS S2 在排放揭露方面的具體要求,協助您掌握國際規範與永續揭露的最新趨勢。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