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獎項架構
「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TAISE)最早設立、同時也是核心主體的獎項,即為「台灣企業永續獎」(TCSA)。隨著永續議題的不斷深化、發展,參獎單位的類型及其實務需求越來越多元化,TCSA 的獎項架構也逐漸細化,形成完整且具彈性的獎項體系。
「台灣企業永續獎」本身可再細分為四大類子獎項:
- 永續傑出人物獎
- 永續綜合績效獎
- 永續單項績效獎
- 永續報告獎
並另外獨立設置分別針對「大學」與「醫院」的兩個分組,以反映不同類型的組織在永續實踐上的特性與挑戰。

其中,「綜合績效獎」又分為台灣企業與外商企業兩組;「單項績效獎」則依循 ESG 三大面向——環境(Environmental)、社會(Social)、公司治理(Governance)——進一步向下延伸相關的主題,於每個面向下設立 3 至 6 項主題獎項,細緻評量企業在各面向、各領域議題上的具體作為與成果。
▼永續單項績效獎

至於「永續報告獎」則著重於企業編製的永續報告書品質與資訊揭露的透明度。且為鼓勵不同規模的企業皆投入永續報導實務,TCSA 特依企業規模區分為「第一類組」與「第二類組」,使評比更具公平性與參考價值;此外,針對非企業組織,TCSA 也設有政府機關的「自願檢視報告(Voluntary Disclosure Report, VDR)組」,與企業組分開評比,反映公部門在推動永續治理上的努力與進展。
永續大學獎與健康永續獎
隨著報名參獎的單位日益多元,涵蓋範圍不再僅限於企業組織,為了更貼近不同類型機構在推動永續發展上的實務情形,自去年起,TCSA 正式將「大學組」與「醫院組」自企業永續獎中獨立出來,分別設立為「永續大學獎」與「健康永續獎」。兩者的獎項架構大致比照企業永續獎的四類子獎項(傑出人物獎、綜合績效獎、單項績效獎、永續報告獎),惟在單項績效獎的各面向主題獎項設置上,則依大學/醫院領域的特性進行調整與優化。
「永續大學獎」的單項績效獎分別聚焦於環境、社會與大學治理三大面向,每個面向下均設有兩項主題獎項。

值得一提的是,在「大學治理」面向中,特別設置了「永續發展教育領袖獎」。此獎項僅見於永續大學獎,旨在獎勵大學將永續發展融入整體教學與研究規劃,致力推動兼顧經濟、社會與環境之永續發展教育;也突顯出大學在培育下一代永續思維上的關鍵角色。
另一方面,「健康永續獎」同樣依循 ESG 三大面向設置多項主題之單項績效獎,其中環境面向設有兩項獎項,社會面向設有五項,醫院治理面向則設有四項,總體數量較為豐富。

包括「護理人員幸福獎」、「智慧健康醫院領袖獎」以及「綠色醫療創新獎」等,皆為此組別獨有的主題獎項,這也反映出醫療健康機構在實踐永續理念時,特別強調人本關懷、智慧醫療與環境友善等核心價值。而從獎項在各面向中的分布比例來看,整體較為著重於「社會面向」,也可得知醫療領域在永續實踐中,尤以員工福祉、病患照護與社會責任等社會相關議題為關注的重點。
評選重點

除了基本的獎項類別與評選重點外,部分獎項亦有其需特別留意的報名條件與評選原則:
永續傑出人物獎
候選人需具備「實質推動組織永續發展」的具體績效,亦即在公司治理層面發揮影響力,積極領導並推動 ESG 相關策略與實踐,方符合提名資格;提名及頒獎對象通常是組織中的高階領導者,例如董事長、執行長或永續長等。
永續綜合績效獎
可以說是台灣企業永續獎的各項子獎項當中,難度最高、含金量也最為豐富的核心獎項,評選標準涵蓋企業整體永續策略與實質績效的全面性展現。報名此獎項時,需特別留意以下兩點:
- 欲參獎企業須先報名「永續報告獎」,
- 且其提交的永續報告書需經第三方查證/確信,以確保資訊的真實性與透明度;外商企業則不受上述限制,可依據自身條件自由選擇參加獎項類別。
永續單項績效獎
考量不同產業類型的企業在 ESG 三大面向(環境、社會、治理)中,可能展現出不同的優勢與特色,「單項績效獎」即提供企業聚焦於特定領域,突出其代表性績效與創新影響力的機會。相關報名須知如下:
- 同一企業可跨面向報名多項主題獎項,例如:可同時參加環境面向的「循環經濟領袖獎」、社會面向的「性別平等領袖獎」及治理面向的「人才發展領袖獎」,依據企業在各面向的具體成果自由選擇;
- 同一項主題獎項不得重複報名。以「人才發展領袖獎」為例,評選重點著重於企業在「人才發展」該議題的長期、整體績效,而非個別專案表現,故同一企業不能重複報名同一獎項。
總結
透過獎項的劃分與報名規則,TCSA 鼓勵企業與組織依據自身優勢精準參獎,不僅有助於提高得獎機率,更能讓外界看見其於永續實踐上的具體貢獻與影響力。
本系列的下一篇文章,將帶領大家進一步精準展現組織的亮點績效。
附錄:2025 報名時程與評選流程.jpg)
.jpg)
.jpg)
.jpg)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