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永續發展成為普世價值,相關趨勢、新名詞與標準倡議皆成為各界熱議的話題。今年 6 月,全球 ESG 諮詢及制定各式標準的非營利組織 AccountAbility(後簡稱 AA 組織)發布 2023 年永續發展七大趨勢報告,則帶出一個看似熟悉不過、如今卻值得更多關注的議題「利害關係人議合」。
AA 組織彙整的 2023 七大永續趨勢,其中一項是:利害關係人積極主義話語權越來越高(Stakeholder Activism Is Getting Louder),企業不能只力求獲利成長,也必須針對一系列有關環境、社會及經濟層面等永續議題表態,盡職調查確認營運活動在各環節可能造成的衝擊影響。報告也摘錄 Edelman 公關公司的調查結果,將近 6 成的 Z 世代 受訪者認為,品牌比政府更有能力解決社會弊端及問題,實踐 ESG 有助企業組織加強品牌聲譽、與下一代建立連結。怎麼兼顧股東價值及利害關係人需求,無論是已啟動永續的公司,或著手推動的中小企業,利害關係人議合是需要連結總體策略來規劃的一環。
利害關係人是什麼?
利害關係人(Stakeholder,又稱「利益關係人」),指的是利益受到組織活動或決策行動等影響的個人或群體。組織一般常見的利害關係人有:商業夥伴、員工、消費者、客戶、當地社區、股東 及 其他投資人、供應商、政府機關、非營利組織或弱勢族群 ..等,除了與組織直接相關的利害關係人,GRI 在關鍵概念說明特別指出:組織宜鑑別非直接利害關係人的利益,像是在組織供應鏈裡的工作者也可能受到營運影響,以及無法表達其觀點之利害關係人,例如後代的利益也應該通盤考量。
先前顧問職人撰寫的專文【重視「雙重重大性」,為企業找出永續風險解方!】中提到,撰寫永續報告書時需與各類型利害關係人議合討論後,再確定當年度的重大主題。企業日常如何與利害關係人溝通、他們在意哪些主題和溝通成效實績,收斂在報告書上以利害關係人溝通/互動表格的方式呈現,之中隱匿不少細節。
何謂有意義的「議合」?
具有對接、涉入、契合等多種詞意的「engagement」,套用在利害關係人脈絡下譯為「議合」,可理解為比單方面被動參與的「participation」,更具主動性和積極的雙向互動參與。
談到利害關係人議合怎麼執行,許多報告書廣泛引用 AA 組織發表的 AA1000 利害關係人議合標準(Stakeholder Engagement Standard:2015)中的五大原則:依賴性、責任、關注度、影響力、多元觀點,但這其實只是第一步「鑑別」利害關係人群體的參考。議合標準中明確建議,組織應透過四階段讓組織能理解、評估及回應利害關係人的期待,制定策略或計畫循環檢視及改善,已達到有意義的議合。

▲ AA1000 利害關係人議合標準中建議的四階段議合流程。
舉例來說,某企業的永續報告書中寫到「即時回覆 X 通股東來電」,但溝通實績的重點不在於接了幾通電話,應進一步聚焦在「解決哪些類型的疑慮」、「如何管理與呈報意見」,如此才能反映企業有無充分理解利害關係人的需求並予以回應。同樣,新版 GRI 2:一般揭露當中的補救負面衝突程序、尋求建議和提出疑慮的機制等項目,也環繞是否重視利關係人的權益及不同觀點,設置反饋流程,體現組織願意對多元利害關係人負責、展現社會責任的承諾。
曾經鑑別過,還要再執行嗎?
有鑑於企業持續發展,高機率會拓展業務項目、進行新的開發,此時受影響的利害關係人就可能擴大,應投注更多心力的利害關係人即有所變動,也連帶影響主要/關鍵利害關係人的排序、議合方式及行為。今年偕同客戶查證報告書時,驗證機構就曾主動提問並鼓勵企業可定期重新鑑別利害關係人,更新與之議合互動的情形。
利害關係人之於永續,不只是調查年度重大主題的依據,而是企業需轉變思維,致力回應並與之成長的有機體,後續我們也將延伸分享利害關係人如何鑑別、議合的參考方法。2023 年度永續報告書輔導服務即將展開!欲瞭解 ESG 報告書相關資訊及編制服務 ( 點我了解 ),歡迎您透過留言方式詢問、撥打專線 0800-222-007(僅限市話)與我們取得聯繫。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