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節能初探- 3】缺漏排查機會點-漏損、假性需求,顧問提到「漏損」及「假性需求」》中,說明了 2 項因為隱形耗損而產生的節能機會。接下來將帶著大家認識「待機空轉」及「重工」這 2 項看得見,但是卻經常被忽視,進而導致能源持續浪費的節能機會,並介紹機會點的實際案例及其節能的成果。
拒絕「待機空轉」,不再徒勞
沒有需要,就關掉!
設備在沒有使用需求時仍然持續運轉,不僅耗用能源卻沒有產量,持續運轉也代表著設備各個零件也持續磨損、消耗,增加故障的機會,提高設備維護成本。條件允許下,企業應該要盤點各設備在每個時間點的運作必要與否,減少空轉,以免徒勞,卻又無功。顧問接下來將介紹 2 個實際範例,來說明企業實踐減少待機空轉後的成效。
案例一:冷卻水系統馬達,一週一休
某工廠的冷卻水系統馬達,因顧慮停止運作可能影響其他設備,長期採用不間斷運轉的模式。即使是週日設備停指作業時,馬達仍然持續工作。後來企業經過實際測試,確認在設備停止時,關閉馬達並不會影響設備,決定實施「設備停,馬達就停」的運作模式。一年下來,一顆馬達一週停機一天,就成功節省約 16,000 度電,減少 46,000 元的能源費用支出。
案例二:洗淨機氣刀,自動調節開關
這個案例是製造業洗淨機的氣刀,企業在產線沒有任何生產需求時,發現氣刀還在持續作業,認為這個情況會造成不必要的能源浪費。為了讓氣刀在無生產需求時同步停止運轉,企業將 8 組洗淨機氣的 PLC 程式,修改成氣刀能根據生產信號自動開啟或關閉。這項小小的程式改動,使得氣刀不再進行無效運轉。為此,企業每年節省約 50,000 度電,減少約 10 萬元的成本支出。正如一直以來提倡「隨手關燈」的概念一樣,設備適時停止運作,也是一項重要的節能作為。
取消「重工」,節省更多
同樣的事情再做一次,不一定比較好,但一定比較費力
各種營運流程中,有時候會存在一些重複執行的步驟。多了一道相似的程序,對於產量與品質的加值效果不僅趨近於零,更是造成許多物料、人力與能源的浪費。接下來 2 個實際範例,可以呈現減少重工後節省能量及物料的效益。
案例一:以加工取代重新製作
某製鋼工廠有時候會因為模變因素,導致鋼胚頭、尾寬度差異大,成為無法入訂單的無主鋼胚。過去這些鋼胚被堆放在倉庫,無法去化,導致庫存積壓及資源浪費。後來透過耗能較小的重新加熱與裁邊,將鋼胚寬度得以符合訂單需求。如此就可以不需要為了符合訂單,以較大的耗能重新澆灌製作新的鋼胚。此一改變不僅大幅降低產業能耗,更可以去化庫存,將原本的廢料轉為具有經濟價值的產品。一年節省能源 50 萬公噸焦爐氣,同時減少約 200 萬元的能源成本支出。
案例二:空調系統內的重工現象
另一案例是空調系統中可能發生的現象,在表格中可以觀察外氣空調箱降溫與加濕的過程,空氣從吸入口開始就一路的被降溫,同時也一路的被加濕,但在風門前,冰水盤管 2 出來的空氣溫度從 9.3 度重新加熱到 11.1 度,而濕度也從 98.4% 重新除溼到 86.4%,可見冰水盤管其實努力過頭,前端溫度不需要降這麼低,也不需要過度加濕空氣,最後的重新加溫與除濕就是能源浪費的主因。此時加裝一個溫度計,調整露點溫度的測量取樣點,便可以獲得更準確的量測結果,進而減少冰水盤管的運作負載,減少無效的降溫與加濕。此項修正,一年下來可以節省 28 萬度電,降低能源費用超過 100 萬元。
![]() |
▲外氣空調箱溫濕度變化表 |
吃力不討好,就是改變契機
「待機空轉」與「重工」都是吃力不討好的運行狀態,無論是持續做卻無效或是重新做卻沒有好處,都意味著這項工作或程序應該被取消。與「漏損」和「假性需求」不同,這兩項都是可能就在眼前,卻容易忽視的地方,假使將這些無效作功都剔除,不僅可以有效降低能源成本,也可能節省下折舊、物料、人力等其他成本,達到更好的產能與收入效益。下一篇,我們將繼續探索「最適化」節能方式,期望能夠幫助企業找到更多節能機會。
資料來源:
- 王茂榮、邱文禮、林榮堂(2019)。跟著台達節能 50%。台北市:遠見天下文化。
- 節能標竿網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