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使用「最適化」,發揮設備最大潛能

在企業推動節能的過程中,除了排查「漏損」、「假性需求」、「待機空轉」與「重工」等顯性或隱性的能源浪費之外,最能充分利用能源的方式,是讓現有設備與系統的能源使用達到「最適化」狀態。透過精準管理與調整,確保能源能夠透過適當地運用,發揮最大價值。
能源最適化是指在不影響產能、品質或舒適度的前提下,透過系統性的分析與調整,使設備、製程或系統的能源消耗達到最低點,同時維持甚至提升整體效益。它超越了單純的節省,更強調「效益」與「效率」的極大化 。
掌握數據與智能控制,實現能源最適化
要實現能源使用的最適化,數據的收集、分析與智能控制是重要環節。透過對能源使用模式的深入洞察,企業能夠找出最佳的運作參數,避免過度或不足的能源供應,進而達到真正的「精準節能」。然而,這些技術的有效應用,都必須仰賴完善的管理機制。
案例A:空調與照明系統的智能聯動
辦公大樓的空調與照明系統往往獨立運作,但實際的人流與日照變化卻會直接影響其能源需求。透過整合室內感測器(如人體感測、照度感測)與中央能源管理系統(EMS) ,並結合外部天氣預報數據,實現空調溫度與照明亮度的智能聯動。例如,在光照充足的時段自動調暗照明,或在人員離席時自動調整空調設定。這種基於實際需求的動態調整,避免不必要的能源浪費,卻仍能夠維持舒適的工作環境。此案例成功的關鍵,在於能源管理團隊對系統的定期檢視與策略性調整。
ISO 50001 能源管理系統:實現最適化的基石
要系統性地達成能源使用的最適化,導入如 ISO 50001 能源管理系統 這樣的國際標準是相當有效的方式 。ISO 50001 提供了一套框架,協助組織建立能源政策,設定能源目標與行動計畫,並持續改進能源績效 。透過此系統,企業能夠:
- 明確能源管理架構:建立從高層到各部門的職責與權限,確保能源管理有組織、有計畫地進行 。
- 數據化監測與分析:安裝智慧電表與能源管理系統 ( EMS ),能源使用透明化,掌握耗能情況,並找出優化空間 。
- 持續改善機制:ISO 50001 強調 PDCA (計畫-執行-查核-行動) 循環,企業定期評估能源績效,並根據分析結果調整運行參數與策略 。
- 整合管理與技術:ISO 50001 透過管理優化,也結合智慧科技應用,如 IoT 監控與 AI 數據分析,來提升能源效率 。
從節能到永續競爭力
在本系列的節能初探文章中,顧問從臺灣的節能政策趨勢開始 ,逐步釐清企業節能的常見迷思,並透過一系列實務案例,帶領讀者深入檢視了「漏損」與「假性需求」 、「待機空轉」與「重工」 等隱藏的能源浪費。
現在,我們來到節能的最終階段:
「最適化」強調將前面所有的機會點,透過系統性的管理與智慧化技術,實現能源效率的極大化 。表面上管理的是「能源」,其實最重要的關鍵是「人如何使用」 。因此,節能的成功不僅依賴技術,更需要全體員工的參與及支持 。
希望本系列文章能成為企業節能的起點,讓讀者能掌握從觀念到實踐的節能入門地圖 。透過管理優化、缺漏排查、善用智慧科技,並最終實現設備的最適化設定與調整,大幅降低營運成本,提升永續競爭力,為實現淨零目標與環境永續發展打下穩固的基礎 。
COMMENTS